子承父业,伯恩特·格里希受邀成为武汉外籍专家

12月20日,在武汉市民之家,伯恩特·格里希受邀成武汉市外聘专家,继续为武汉市工业发展出谋划策。 记者 苗剑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0日讯(记者蔡木子)威尔纳·格里希可能没有想到,在卸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30多年后,儿子伯恩特·格里希也会子承父业,受邀成为武汉市外籍专家,助力中国制造精益求精。

12月20日上午,看到父亲照片张贴在武汉市民之家的荣誉市民风采墙上,伯恩特动情地说,“如果父亲能看到今天武汉和中国的发展,一定会非常欣慰。如果我还能继续为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做点儿什么,父亲也一定会高兴的。”

33年前,威尔纳·格里希成为武汉市授予的第一位荣誉市民。两天前,他刚刚成为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10位国际友人之一。 

武汉城市规划展示馆资料显示,汽车产业连续8年位居全市第一支柱产业,2017年总产量189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3600亿元。市外国专家局邀请伯恩特定期来汉,为武汉汽车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咨询。

“我非常乐意能用自己所长,再次帮助武汉实现进一步发展。”伯恩特今年71岁,在德国知名汽车配件公司GOETZE工作了36年,在汽车发动机精密密封器件领域积累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经验。

1986年,格里希卸任后不久,武汉柴油机厂的质量检测体系名存实亡,1993年出现亏损,1998年破产。如今,柴油机厂仅剩下3栋职工宿舍。

邀请伯恩特担任武汉市外籍专家,是有感于深入改革开放面对的问题。

市外国专家局局长雷清萍说,“老格里希先生曾带领武汉柴油机厂创下佳绩,30多年后,我们再次邀请他的儿子继续把脉武汉制造,为的就是重温格里希勇于突破的精神,进一步破解经济转型升级上的问题。”           

科技部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司副司长邓永辉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水平已经有了质的提高,但在工艺流程管理的严谨上,在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上,在一线工人的在职教育上,我们还有许多可向德国学习的地方。

伯恩特认为,如果德国制造有什么秘诀,那就是不断求精;如果父亲有什么管理秘诀,那就是职业执着。

“一样的原材料、一样的机器设备,为什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一样?”伯恩特说,德国制造的精髓是一线管理者和工人对生产流程的绝对遵从、一丝不苟,对产品质量的钻研琢磨、精益求精。

伯恩特表示,受邀为武汉市外聘专家后,希望能帮助武汉企业在生产流程管理、一线工人职业教育方面有所提升。

据悉,现在每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专家及其他外国人员超过90万人次,而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个数字不足万人次。

【编辑:祝洁】

(作者:蔡木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