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板眼!驻汉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结合时代创新经常性思想工作


  ■有的战士埋怨:宁愿多站几次岗,不愿多听一堂课。


  ■有的带兵人感叹:现在的兵为什么越来越不好带。


  ■相互埋怨又彼此委屈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疙瘩?


   针对年轻战士难带的问题,驻汉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结合时代特征,创新经常性思想工作。推出系统教育“培塑奠基工程”,将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军史融为一体进行设计,开展24堂传统文化课,系统讲授从一个普通青年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所需的各种知识。不少退伍战士们反映,两年军旅生涯虽短,但在这里身板练硬了,头脑丰富了,而且在这里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老班长的6个“看不懂”

引来24堂传统文化课


教育的基础要下移,把起步的“坑”填平了,才能顺着平坡上高坡



  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四级军士长张永明,当兵15年,班长就干了10年。当兵是优秀士兵,当班长是优秀班长,立过功受过奖,还代理过排长。基层经验丰富的他,明显感到“90后”“00后”的兵越来越难带了。他概括出6个“看不懂”:


  看不懂一:“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头上戴着耳机,迷彩帽反扣,这是上等兵小程休息时的标准装扮。入伍两年来,小程一上训练场就要涂上防晒霜,晚上睡觉前还要敷个面膜,没事就自作多情地对着镜子照来照去,心情不好还要发个“说说”求关注……嘴里经常唱着:“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使微弱,但是独特。”


  看不懂二:生活为啥离不开可乐。战士小刘是个十足的“可乐狂”,无论走到哪儿,兜里都会揣着一瓶可乐,不时啜上两口。老张提醒他,渴了喝点白开水最健康。小刘却不以为然:“我是喝着可乐长大的,也没见身体出啥毛病?”


  看不懂三:手机游戏就那么上瘾吗?课余时间,老张爱打球,可现在一到休息时间球场上几乎看不到人,个个都拿着手机打游戏,一玩就是一上午。


  看不懂四:为啥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小邓,你把背挺直。”看新闻时老张拍了下小邓。小邓极不情愿地挺了挺背,嘟囔着说:“为什么看新闻还要挺直腰?”其他战士的“为什么”就更多:为什么饭前要唱歌?为什么要检查我的手机?为什么总有上不完的课?


  看不懂五:训练划破点皮咋就成了“病号”?舟桥装备都是铁,磕磕碰碰都是血。作为舟桥兵的老张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几年入伍的兵有点“软”。以前上了训练场嗷嗷叫,脏活累活抢着干;如今划破点皮就成了“病号”,有了任务掂量掂量才去做。


  看不懂六:心理脆弱得怎么像个“林妹妹”。小颜是老张班里唯一的列兵,平时呵护有加,还特意交代班里其他同志多关照,可有一次开大会小颜竟然睡着了,回来后副班长说了他两句,他竟然一个星期不怎么和大家说话。老班长感慨:“现在有的兵一表扬就笑,一批评就哭。心理脆弱得像个‘林妹妹’,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挫折。”


  在张班长看来,这6个“看不懂”,是“90后”“00后”战士时代特征的真实写照。他们追求个性、崇尚自我、心理脆弱、迷恋网络……这些时代特征引发的连锁反应,让不少基层带兵人苦恼过、困惑过:“现在的兵怎么越来越难带呢?”


  带兵,首先要懂兵。


  就这个问题,记者同该旅政委罗词凤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与碰撞:我们往往只盯着他们的“特征表象”,而对形成这些特征背后的环境与背景不追不问,所以才时有“看不懂”“看不惯”的叹息。


  “90后”“00后”官兵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温室里出生,伴随互联网长大,受良莠不齐的舆情影响。家庭教育护着哄着;应试教育只为分数;社会引导良莠夹杂……他们在这种环境中长到十七八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及个性并不奇怪。


  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他们一入伍,上来就讲高大上的思想理念,接受度是不是太陡了?他们能够理解吗?他们能够接受吗?这就如同没有经过小学阶段,直接上中学一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费劲,彼此不在一个“频道”上。


  思想教育的基础要下移,把他们身上普遍缺失的东西补上了,才能拽着他们顺着平坡上高坡。


  于是,该旅精心筹划,充分利用驻地高校多的资源优势,推开系统教育“培塑奠基工程”。他们将优秀传统文化、党史、军史融为一体进行设计,包括历史篇、美德篇、军魂篇、精武篇、法纪篇、家风篇等6大篇24课,并配合52项小活动,与年度大项教育和四个经常性教育有机整合推进,从基本常识讲起,从最基础的做人做事讲起,系统讲授从一个普通青年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所需的知识。


  教育是需要回应的。如今这项活动开展2年来,部队明显感到,战士自觉了、好带了;家长回应,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过去,有的战士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十天半月不给家里打一个电话。传统文化课里的“孝道家风”,让他们听红了脸。当战士李奎的父亲平生第一次收到孩子寄的生日礼物时,喜极而泣。


  技术连副班长胡重阳过去上思想政治教育课,一到教室就睡觉,上课全程“不开机”。用他的话说,宁愿多站几次岗,不愿多听一堂课,一有检查,抓紧抄几篇笔记应付了事。


  “从平凡走向卓越,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下成为天才做不到,但每天进步一点点能做到。”小胡说,“传统文化课里有一堂《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对我启发特别大,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些道理,才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来路与去路。现在每次上完课我都会把笔记整理得工工整整,记在本上更记在心里。”


教育课怎么成了“段子课”?

越迎合越感到心里空落?


“生活不能没有娱乐,但娱乐不能主导生活”,教育的本质不能颠倒了



  “哈哈,程指导员这堂课讲的段子,火了”。


  “有时候不努力一把,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体能考核结束后成绩垫底的小陶,借用程指导员常说的一条段子发了一条朋友圈。


  程指导员本想给小陶写几句鼓励的话,但连队战士的跟帖评论却让他哭笑不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哦……发完朋友圈的小陶,有段时间训练打不起精神。


  这让程指导员陷入沉思:虽然自己每次上课讲段子时战士们都竖起耳朵听,有时甚至笑得肚子疼。但这些段子对他们的成长有用吗?


  同样感到落寞的,还有“游戏”指导员邹欣。


  把教育对象搞明白,教育者自身更要“懂自己”——课上讲精彩,课下做漂亮,能力素质要匹配。


“指导员怎么穿着拖鞋上了队列场!”


  队列中传出的一个声音,飘进了七连指导员马弘志的耳中。针对近期连队作风下滑的实际,马指导员决定抓一抓养成。上午参加营里组织的400米障碍测试,他的左脚崴了,脚肿得穿不上作战靴。下午组织队列训练,恰巧连长又不在家,他只能穿拖鞋过去。战士们不知情,就出现了这一幕。


  虽是误会,却给他提了个醒: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课上既要讲精彩,课下更要做漂亮。小小拖鞋损害的不只是个人形象,影响的更是教育者自身的威信。


  靠自己的良好形象影响人、感染人,只是带好兵的一个方面。在座谈中,不少基层带兵人谈到本领恐慌的问题:知识储备不够,能力素质不够,视野还比较窄,观念还比较老。


  这不,九连指导员童驭风的一堂课又讲“毛”了。


  婚恋观教育开讲没有几分钟,一名战士突然发问:“指导员,你结婚没有?”童驭风一下子被问了个大红脸。


  童驭风确实没结婚。眼看快30岁了,因工作忙走不开,至今没有谈过女朋友。


  尴尬归尴尬,童驭风说,我自己没这种经历,讲好这一课的确没底气。


  童驭风常常为备好一堂课绞尽脑汁。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周一小讲,一月一大讲,一年50多堂课,肚里那点东西早被掏干挖净了。有些课确实有点应付,网上搜一点,报上摘一点,东拼西凑,就硬着头皮开讲了,战士自然不认可。旅里精心筹划的20多堂大课真是帮了大忙,对一些不会讲、不好讲、讲不透的东西,都有专家解疑释惑,课外还有配合活动,战士们兴趣浓厚,既弥补了自身力量的不足,又达到了期望的学习效果。


  采访快结束时,二营教导员陈梁欣喜地告诉记者这两年营里的变化:班长排长明显感到兵好带了,大家的责任意识强了,遇事不推诿、有责敢担当,相互之间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勤俭节约蔚然成风,花钱大手大脚的少了,筹划理财的多了;对网上信息的鉴别能力提升了;沉迷电子游戏的少了,进行网上学习的多了……


  每到周末,球场不见人,连队活动室也冷冷清清,战士们都聚在排房,围在一起打火爆的手机游戏。邹欣起初想:既然战士玩得那么陶醉,那就放开玩呗,有时自己还充当“队友”玩一把。


  与战士玩在一起,确实打成了一片,但玩着玩着,邹欣又觉得不对劲:我这个指导员仅仅是带着战士乐乐玩玩吗?


  曾几何时,战士喜欢什么,我们就讲什么,就教什么。这一做法被有的基层带兵人推崇,自以为找到了教育的兴奋点。比如战士喜欢打牌,就带头组队打!战士喜欢打游戏,双休日就连轴转!


  “生活不能没有娱乐,但娱乐不能主导生活。”为这个事,旅政委罗词凤专门给指导员们上了一课:“教育的意义是引导而不是迎合,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任性而为”。


  仔细品味这24堂传统文化课,确实很有讲究,调子低、落点实,通俗易懂。课堂讲授的正是年轻官兵急需补充的。比如,针对有的“90后”“00后”活得很自我、不懂得感恩的现象,通过“孝老爱亲”“家风篇”“美德篇”等课程,引导他们重视亲情,知恩图报;针对他们对国史党史军史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的问题,引入“中华民族历史脉络与疆域变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历史篇”“军魂篇”的课程,教育官兵知历史、学传统、铸军魂。每一课每一讲,都往年轻官兵的点上敲、往心里浇。


  十连战士高晓熙入伍前最怕的就是看书,入伍后也不想在部队长期干,用他的话说就是父母为了圆他们自己的军旅梦才把他送进了部队。他打算混两年就走,训练学习总是跟不上趟,这让连队干部十分头疼。传统文化课开讲后,指导员冯继军发现,高晓熙特别有兴趣,竟然一课不落,还经常把课程的经典片段拿出来显摆。


  高晓熙在变,变得不像他了,不到一年就成了班里的技术骨干。最近,他又主动提出留队。谈及这些变化,高晓熙直言不讳:“是这些传统文化课影响了我。我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这些内容,现在听着很有意思,教会了我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前我总觉得干好干不好有家里兜着,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人得活出个样子,自立自强,我不能靠父母管一辈子吧。”


  今年9月老兵退伍时,旅政委罗词凤专门等命令宣布后,与部分退伍战士交谈:“你们现在已经不是我的兵了,自己有什么感受,对部队有什么意见,对领导有什么看法,可以敞开来说。”退伍战士们说得最多的是,在部队长了不少见识,身板练硬了,头脑丰富了,特别是对传统文化课印象深刻,知道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更明白了人生的来路与去处。两年军旅虽短,但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人生方向。


  是的,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传统文化课,润物细无声,收获的是情感回应,产生的是心灵共鸣。这样的教育,不是说教,是文化,是滋养。


  撰文:通讯员 苏俊杰 程小冬

  摄影:通讯员 方远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