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武汉美术馆新馆落成,现如今成文艺青年必至的打卡地标

优秀历史建筑改建而成的武汉美术馆。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6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李霞)2008年12月26日,由武汉市政府投资2.2亿元进行改建的武汉美术馆,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开放。十年来,这处坐拥大汉口繁华的文化圣殿,用艺术美丽一个城市,不仅成为全国文艺青年来汉必至的打卡地标,高规格高品质大师展,更成为武汉人最期待的年度艺术盛宴。

展览是手段,公共教育是目的,从齐白石展到正在展出的武汉名家展,以优质展览纳四方来客,让本土市民受到文化审美教育,获得美的享受,用艺术推广城市,让武汉文化走出去,这十年,如果要为武汉选一个艺术代言人,非武汉美术馆莫属。

高规格品牌展成为新常态,艺术美丽一座城市

时间回到2008年,武汉美术馆新馆一亮相就惊艳了武汉市民。这个坐落于汉口南京路、黄石路与中山大道交会处的老建筑,除保留原有“金城银行”优秀历史建筑风貌外,配以先进的中央空调、恒温恒湿、消防安保等自动化管理设施,迅速驶入艺术新时代。

莫奈名作吸引了17万观众,创下美术馆十年之最。

新馆总建筑面积12139平方米,7个展厅面积约4230平方米。这一年适逢全国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文化惠民政策,开馆伊始便是大手笔,以“重构——我们的美术馆”为主题,推出“互动——2008中国当代油画展”“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展”等系列展览。此后,每年引进一两次国内外大师的展览,成为武汉美术馆的新常态。中国近现代美术巨匠蒋兆和、刘海粟、何香凝、石鲁以及国际艺术大师如毕加索、莫奈的作品先后在此办展。

“这10年,即使是2017年《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这样的大展,国外美术馆是要收费的,我们免费,给市民带来文化享受。”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自豪地说。

此外,作为城市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从开馆之初,便定位于艺术竞技平台,东西方大师同台竞技,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展,注重梳理性、学术性,强调艺术与城市的关系,迅速形成“水墨文章”“江汉繁星计划”“城市记忆”“大师展”“儿童萌芽展”等多个系列的展览品牌。不仅对本地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影响深远。

观众排长队等候观看《从莫奈到苏拉热》展。

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4月29日,“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开展,中山大道上排长队等候观展的市民,成为一道迷人的城市风景。这个展览共有17万余人观展,创下武汉美术馆十年之最。“这说明武汉市民很识货,有艺术眼光。城市美术馆属于城市,它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他们把美术馆当作文化圣殿,是来朝拜的。”樊枫如是说。

打着手电看展,亲民且富有创意的公教活动屡获大奖

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樊枫看来,有三种功能,一是供专业人员研究;二是对成人美学的普及;三是对儿童的培养。武汉美术馆的艺术沙龙、保华街二号、美术大讲堂这三个系列在全国美术馆界非常有名,“展览是手段,公共教育才是目的。”

十年里,来美术馆的观众不仅可以看心仪的展览,还可以参加馆内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美术馆公教部负责人介绍,“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主题公教活动,缘自家有自闭症孩子的母亲的需求,她想让孩子通过画笔融入社会。基于艺术的疗愈功效,“艺术点亮星星的孩子”从此拉开帷幕,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并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为了调动观众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武汉美术馆创办的各类公教活动,敢领风气之先。他们策划了“把武汉画进地铁”活动,让市民爱上艺术里的城市。引进中央美院“学院力量”展时,特辟夜场,将美术馆的灯光关掉,让观众打着手电筒看展;武汉美术馆与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做了一个戏曲主题展,为配合主题,现场邀请京剧演员来唱戏,穿着戏装和观众一起看展;“第12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作品展”,武汉美术馆在矿泉水瓶上印着“这一季到武汉来看水彩”,发放给观众;“齐白石作品展”时,画家朱振庚提出一个设想,让小孩子来临摹齐白石的画,再让著名画家来临摹小孩子的画,趣味新颖的互动方式,至今仍是艺术佳话。

正是这些富有创意又亲民的公教活动,在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公教活动评比中,武汉美术馆屡获大奖,影响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一个展览有160个流程”,成功晋级美术馆“国家队”

2015年12月17日,第二批全国重点美术馆授牌仪式举行,武汉美术馆从60家入围的公立美术馆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美术馆国家队”,全国仅有13家。

“在很多省份都没有一家‘国家重点美术馆’的情况下,这次晋级对我们是巨大的荣耀。”樊枫透露,由文化部成立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委员会,评估条款繁多,标准严格。展览、公共教育都是其中重要内容,另外,还有一个“年收藏经费总额不低于300万元”的硬性标准。武汉美术馆新馆2008年才开放,当年财政划拨的收藏经费是300万元,我们通过“以展代收”,收藏远超300万元。

美术馆在管理制度设计上,同样具有超前性,向国内外一流美术馆看齐。业内流传着武汉美术馆“一个展览的160个流程”,对此,樊枫并不否认。每件作品出入美术馆,均按运输、布展、灯光、标签、开幕式、公共教育、收藏、媒体推广各个环节进行了分解,制定流程,美术馆员工人手一本《工作手册》,馆内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细则、流程,每次开会都做成图表,大家一目了然,“以免开会时泛泛而谈,也不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管理当中有专业(美术),专业当中有管理,永远不会过时。”

优质展览引进来走出去,艺术为城市代言 

评为全国重点美术馆后,武汉美术馆开始加大国际交流——优质展览引进来,优秀展览走出去。在每年的展览设计上,找亮点、造品牌,2017年推出的水墨双年展便是其中之一。水墨双年展脱胎于该馆“水墨文章”品牌展,用最具中国特点的水墨画,表达对中国文化和当代艺术的思考,探讨如何让水墨进入世界领域。其中,樊枫的“上海印象”走进今年11月举办的首届上海进博会,他的“欧来欧去”系列,用水墨画外国观众熟悉的地标,用中国的思维、文化习惯表达欧洲人的建筑和生活,将外国观众吸引到中国文化里来,作品曾多次到国外展出。

刘寿祥 《黄鹤楼雄姿》.

正在展出的武汉名家展,樊枫在前言里写道:武汉美术馆秉承“擎九派、汇友邦、举学坛、荐英才、重教化、助美伦、兴楚韵、展当代”的办馆宗旨。其中,“擎九派”立足于武汉地区,“汇友邦”集结各方艺术家和观众。比如最具特色的水墨双年展品牌,既有面向本土、全国的艺术家,也要有面向世界的艺术家,三方同台竞技,既能提升地域的专业水平,又能找到自信,找到差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作品就要敢和外地、国外的艺术家同台亮剑”。

伴随新馆落成10周年的,是“武汉·印象——美术馆馆藏作品”全球巡展。“城市公共美术馆的文化使命,是让武汉文化走出去。武汉美术馆曾数次邀请法国、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的艺术家到武汉办展览,大使及总领事出席开幕式活动。与此同时,武汉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先后到日本大分、韩国清州及法国巴黎举办展览,引起当地艺术界和媒体的特别关注。”樊枫感慨,每次到国外或其他城市做展览,都会被问到武汉有多少大学生,多少家美术院校,美术馆、艺术家生态如何,“艺术展是城市艺术生态的综合展示,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为最大程度用艺术推广城市,早在2010年,武汉美术馆就加入国际美术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目前已和日本大分市美术馆、韩国清州美术馆成为友好馆,2017年日本重量级艺术家高山辰雄的作品曾在美术馆展出,周韶华、唐小禾等艺术家的作品曾到日本大分美术馆巡展,在清州做过“意绘”主题展,包括《武汉——大分双城展》,都取得了很好的影响。

“美术馆某种程度上像是一个文化码头,要吸纳尽可能多的文化形态来增加城市底蕴。”樊枫说。

提升文化实力,替城市收藏未来

在2018年武汉政协委员提案书上,樊枫深情地写道:“建设文化强市要具备五个有:一有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二有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此集聚、三有传世的作品在此诞生、四有众多对文化艺术的爱好者和追求者、五有丰厚的艺术资源,繁荣的艺术市场。”而武汉美术馆作为城市文化代表,和“五有”息息相关,尤其是馆藏作品的多寡,是替城市收藏未来,关系到美术馆的硬实力,也是城市文化财富的展示。

樊枫坦言目前美术馆采取的以展代收,用展厅的费用换作品,只是策略。“作为年轻的美术馆,收藏不起大师作品,但可以用超前眼光收藏未来。”

樊枫馆长纪念武汉美术馆开馆创作的水墨画。

近几年,武汉美术馆和画廊同步,甚至越过画廊去发掘新锐艺术家,把整个收藏的状态推前。“繁星计划”品牌展,就是通过展示“70后”当代青年艺术家优秀作品,打造艺坛新星。在樊枫看来,“70后”这一代画家正在走向成熟,给他们提供展览的舞台,和全国优秀艺术家同台比较,在竞争中快速成长。

此外,美术馆还打造了“武汉印象”的品牌展览,几届办下来,慢慢积累了湖北省教师群体作品、画院系统作品展等。樊枫说:“为本土年轻艺术家、书法家、雕塑家策展,是地方美术馆的责任。既宣传他们,同时将其纳入到国家收藏里面,保护地域文化,对年轻艺术家也是一种肯定和激励。”

武汉美术馆现有馆藏作品三千多幅,比起樊枫初到美术馆时,只有一二十件藏品,且是应酬之作,已是天壤之别,但离10万藏品的国际标配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经费不够,二是征集工作也跟不上,美术馆征集、收藏的应是可以载入美术史的作品。“各种高水平展览,像是足球队里的外援,美术馆的研究人员、专业人员的水准非常重要。学术和收藏,才是美术馆的未来,并真正提升文化实力,让城市文化有厚度,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

【编辑:金鑫】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