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人民法院推动家事审判改革落实见效纪实

江夏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

“——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们互敬互爱,风雨同舟,共建美好家庭!”

这一幕,既不是舞台话剧,也不是诗文朗诵。这是一对年轻夫妻,在江夏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设立的“如初台”共同回味初心、重新携手前行的温暖画面。

在江夏区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个独特别致的如初台。在这三尺方台,每对经家事法庭挽救和好的夫妻,一起重温誓词、重塑责任、重树信心,和好如初。这是江夏法院在全国独有兼具人文情怀和司法温暖的匠心设计。

“如初台,静心屋、圆桌法庭、法庭新媒体家事夏语、‘1+5’城乡全覆盖家事审判改革”……这些都打上了江夏法院的鲜明烙印。

作为中部地区的省级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江夏区人民法院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家事审判改革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江夏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自觉转变理念、拓展渠道、创新机制,倾心注力推动家事审判改革,为万千家庭幸福贡献司法力量。

合力推进,家事审判改革纳入深化改革新体系

2016年8月,江夏法院被确定为湖北省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摆在江夏法院党组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改革动力何在?怎么改,如何改?

早在2015年,江夏法院联合妇联、司法出台实施意见,共同推进家事审判合议庭建设。但是这几家单位势单力薄,支撑起整个家事审判改革显然力有不逮。

家庭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安康

江夏法院党组认为,此轮家事审判改革应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拓展群众权利救济渠道,把改革落实到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目标上来。

为此,江夏法院党组决定,家事审判改革要真改实改、善作善成,真正让万千家庭享受改革的红利。

为细化落实家事审判改革任务,江夏法院迅速成立家事审判改革专班,法院主要领导迅速向江夏区委、区委深改领导小组汇报,争取将家事审判改革纳入全区深化改革体系。

听取专题汇报后,江夏区委高度重视,明确表示全力支持法院牵头开展家事审判改革工作。今年初,江夏区委深改办将家事审判改革申报为全省改革试点项目予以推进。

家事审判改革纳入全区深化改革体系

工作专班马不停蹄,深入走访妇联、民政、司法、公安、共青团、宣传及各街道社区,向他们宣传家事审判改革,各单位纷纷赞同响应,最大限度凝聚起改革共识。

工作专班同时坚持以点带面,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作为重要突破点,稳步推进改革项目落地。经过多番协调,法院、妇联、民政、司法等实现资源整合,40多名懂法律、有专长、高素质的调解员纳入家事审判工作体系。

法院与妇联主导的家事调解委员会实现平台对接,成功引进妇联力量助力家事矛盾纠纷化解。

引进第三方公益组织进驻办公

除了目光向内,江夏法院还主动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家事矛盾纠纷化解渠道。2017年夏,江夏法院引进第三方公益组织武汉市武昌区居民调解研究中心进驻办公,成功将该组织的丰富网络资源和志愿者资源嫁接到法院,全院受理家事案件均先行委托该中心调解或开展心理疏导。

仅入驻办公第一周,就有9起案件经调解结案。一对夫妻经志愿者悉心疏导劝慰和好后,即在如初台前捐弃前嫌、誓言幸福。这标志着一个家庭历经波折后重拾信心、重建美好。

离婚证明书可直接办理相关登记变更手续

经过两年多努力,在江夏区委领导及各部门协同支持下,家事审判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为加快改革步伐,江夏法院主动向江夏区委汇报,争取进一步健全家事审判改革综合治理格局。

2018年6月初,江夏区委政法委牵头召开了全区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汇集全区14家单位及各街道同心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做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举措对接,将家事审判改革引向深入。

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加速了具体改革项目的推进。比如,离婚证明书作为保护当事人隐私的重要方式,可以方便当事人离婚后续事项办理。联席会议召开不久,离婚证明书持有人即可更便捷完成户籍、房产、车辆等相关事项的转移登记手续。

目前,江夏法院已发放离婚证明书80余份,解决了当事人离婚后遇到的各种困扰。


注重均衡,创新家事审判改革新模式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当前社会面临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交锋,婚姻家庭关系随之受到不同程度冲击。

就江夏而言,目前户籍人口达60余万,常住人口就达90万,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融合、外来人口落户入住江夏大增,南北城乡结构差异明显,北边经济社会发育度高,已经逐步步入陌生人社会,现代规则意识相比居主导地位;南边保持乡土社会风貌,乡风俚俗的约束力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文化的融合和对立,引起越来越多的纠纷冲突。

对此,自改革伊始,江夏法院即定下调子:必须立足江夏本土实际,走出一条契合全区人文社会特色的家事审判改革之路。

打造“3+3+3+11”家事审判核心团队

江夏法院以民一庭家事合议庭为基本力量,专门挑选熟悉家事审判业务、社会阅历丰富的资深法官和业务骨干,组建“3+3+3+11”(3名法官、3名助理、3名书记员、11名女性陪审员)的家事审判核心团队。

家事审判核心团队的任务是,综合运用审判调解、心理咨询、家事调查等途径,为细化落实家事审判规程铺路开路。

一个月离婚冷静期,让家庭重归美好

2017年6月,程刚(化名)诉至江夏法院,要求前妻宋玉(化名)移交房屋;女方陈述二人于2014年离婚,婚生女小程由男方抚养,但男方没有尽抚养义务,女方要求变更小程的抚养关系。承办法官经与双方交谈,了解双方并无实质矛盾,小程则希望得到父母双方的爱。承办法官为双方深入分析离婚和诉讼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给予双方1个月冷静期。冷静期未满,双方就表示愿意和好。

2017年9月,承办法官陪同双方办理了复婚手续,并在如初台前重温结婚誓词,双方和好如初。看着爸爸妈妈复婚,小程的脸上洋溢着满心欢喜,呵呵呵地笑出声来。

“如初台”:对于调解和好的夫妻,为增强情感表达仪式感,重树家庭责任感,让和好夫妻在法官的见证下摒弃前嫌、重温誓词,回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初心,引导他们共同经营好未来的婚姻生活。

情感诊疗“四步法”修复破损亲情

经过两年多摸索,家事审判团队逐步形成情感诊疗“四步法”:情感问诊—矛盾疏导—心理修复—案后回访。对待每一起家事案件,承办法官都更加注重判明当事人情感症结,突出细节上的人文关怀,借力心理疏导修复破损亲情,做到融法、理、情于一体,引导夫妻双方继续前行,努力经营好家庭与人生。

构建“1+5”城乡全覆盖家事审判改革模式

在江夏城郊与农村,5个人民法庭作为改革前沿阵地,它们以贴近“三农”方式传播家庭正能量,以巡回审判助力维护家族和睦,为乡村振兴创造稳定环境。

2017年5月,金口人民法庭在辖区金港一号小区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人民调解员及村支书参与案件联合调解,20多名村民参与旁听。

此案原告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两个儿子告上法庭。庭审中,承办法官很快查明,两个儿子相互推脱责任,导致老人无人赡养。承办法官当场对两名被告进行了批评,人民调解员与村支书也要求两人拿出供养方案。两人在村民监督下当场认错,承诺照顾好母亲,让她安度晚年。

在改革中,家事审判核心团队与5个人民法庭齐推并进,针对不同类型案件分别开展探索,并就成效经验及时交流分享,共同构建了“1+5”城乡全覆盖家事审判改革模式,推动家事审判改革全面开花。


创造和谐,推进家事审理新思路

家和万事兴——这是文明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

为构建温馨舒缓环境,江夏法院精心打造了独立成片的家事审判基地。

法庭“静心屋”,换一种方式倾诉心声

在以米黄墙面、蓝色栅格墙裙为基调的家事审判庭,法官或以朋友身份展开拉家常式审判,或用播放结婚录像、家庭合影唤起美好回忆,或让当事人在“静心屋”以写信录音方式倾诉心声,把每一次家事审判都变成一次情感洗礼,让当事人重燃接续前行的勇气。

在调解中心的巨幅蔚蓝色海滩背景前,承办法官、妇联干部、心理咨询师及当事人,轻松坐在红黄蓝绿的沙发上交谈沟通。这里没有剑拔弩张,也难闻喧闹争吵,当事人敞开心扉表达,坦诚沟通。

2018年1月15日,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第三方子女抚养听证会。当事人由衷地感叹说,在这样宽松美好的环境下沟通,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我想吵架都吵不起来。

最终,听证会确认了婚生子女的适合抚养人,避免了离婚带给子女的次生伤害。

圆桌法庭:弱化法官职权和庭审对抗色彩

玦形桌台,玉玦造型(环缺一口),寓意夫妻双方要互谅互让,以包容心态对待彼此,共同经营好家庭,努力追求婚姻和谐幸福。

法庭辅以明亮的灯光、生机的绿植、火红的中国结,以此营造温馨、宽松、舒适环境,便利家庭纠纷解决。

法官与当事人平起平坐,弱化法官职权色彩、庭审对抗色彩,方便法官更为深入辩明当事人情感状况,让当事人能够冷静下来正视夫妻矛盾,努力挽救危机婚姻,或防范减少死亡婚姻带来的次生损害。

如初台:也是江夏法院在全国法院独创并精心设计。


联手公安、妇联构建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专项协作机制

坚决向家庭暴力宣战。

改革之初,江夏法院即对接公安、妇联建立了反家暴防治网络。2017年8月,当事人王丹(化名)向江夏法院起诉离婚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称其长期遭受丈夫林伟(化名)的家庭暴力。承办法官依法审查后,第一时间向当事人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次日,林伟即当着法官的面向妻子致歉,承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两人由此重归于好。

为深化弱势群体安全利益保护,今年8月初,江夏法院与公安、妇联召开了全区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专项协作会议。会后,三家单位建立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协调工作名录。对于法院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案件,公安机关建立涉家暴人员管理档案,会同妇联定期开展回访;对于加害人再次实施家暴的情况,法院与公安则相互配合、严厉打击。反家暴网络由此进一步织密。目前,江夏法院发出的4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均未再出现家庭暴力现象。

首创法庭新媒体“家事夏语”推送家事“心灵鸡汤”。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为拓展家事审判的司法宽度,江夏法院联合妇联、团委、教育、司法等部门打造了家事文化教育传播基地与“心镜·妇女微家”,潜移默化引导当事人珍重家庭、珍惜亲情、珍视家风。在这里,当事人既可以浸染于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还能体悟家庭和睦的温暖惬意。

一个简单的案例胜过一打繁复的说教。

在线下,江夏法院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编印法治宣传读本、反家暴手册、老年人权益保护手册、未成年人保护手册等,在学校、社区、企业宣传家事法律知识。在线上,开辟微信公众号“家事夏语”专栏、编发《家事夏语》内刊,联合电视台“平安江夏”合作开辟特别栏目,联合妇联开辟家事调解微课堂,每周推送家事“心灵鸡汤”,助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和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事审判改革是爱心改革。

江夏法院家事审判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独有的“爱心居中、双手托家”的家事Logo。它代表了江夏法院倾情倾力推动家事审判改革的决心信心。

2018年,江夏法院受理各类家事案件958件,审结815件,调撤案件557件,案件调撤率由改革前的58%上升至68%,无一件矛盾激化案件。5对调解和好夫妻走上“如初台”,家事审判基地获评“市级示范妇女微家”称号,最高人民法院刊发文章对江夏法院改革工作予以肯定,同时省市两级法院和区委改革办多次肯定江夏家事审判改革工作。数据表明,江夏法院家事审判改革初见成效。

未来,江夏法院将不忘初心、履职尽责,如同家事Logo寓意,始终用爱心与双手推举改革,把真诚、温暖与幸福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家事审判改革在江夏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更多家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撰稿:刘坚 杨睿 许方芳 石英 万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