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见到陈美龄 | 我读

李煦(历史爱好者)

陈美龄

第一次见到陈美龄是上世纪80年代,在我家那台黑白电视机的屏幕上,她唱了一曲《原野牧歌》,边唱还边跳,穿的是迷你裙,跳的却像是蒙古舞。

后来有了电脑和互联网,我就下了《原野牧歌》的MP3,有时候还翻出来听听,老歌嘛。

第二次见到陈美龄,是在2018年的上海书展上,她带来了两本书,一本是《50个教育法——我把3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一本是新出的《人生的38个启示——陈美龄自传》,说起来,这已经是教育学博士陈美龄的第85本书了。

我在新闻中心采访她,边上有位见过陈美龄的女记者也加入进来:“昨晚儿子又惹我发脾气了,我这次带他来看书展,跟他说了妈妈白天很累,晚上11点之前一定要睡,可是他到11点还是很兴奋,在房间里闹腾,已经18岁了啊,一点也不懂事!我们大吵一架。”

陈美龄笑着拍拍女记者的手:“小孩子精力旺盛,睡不着也是正常的;晚餐如果吃太多肉,就会这样。”

女记者继续诉苦:“他喜欢一个女同学,想要跟人家表白,老师和我都劝他考试结束后再说,结果这次高考他没考好。”

陈美龄:“恋爱是人生很重要的事!应该早点表白,不要拖到考试以后,那样会心神不定,影响成绩的。”

我趁机把话题拉回采访:“恋爱方面,您如何教导3个儿子的?”

陈美龄:“如果不想让恋爱成为孩子学习的绊脚石,那就不要禁止谈论‘性’。在合适的时机聊聊恋爱、谈谈性,是很有必要的。我会告诉儿子们,女生是看‘机会’的,她和你交往,是要看你能给她怎样的生活,只有自己优秀,才能给别人好的生活。最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爱护对方。我3个儿子在初中时似乎都有了喜欢的对象,但是都没有向我介绍过;初中生虽然只是孩子,但是男生已经成熟到可以让女性怀孕,我经常叮嘱他们要珍惜女孩,不赞成随便发生性行为;高中开始他们去美国留学,我送行时一定会叮嘱‘No Drinking,No Drugs,No Baby’(不喝酒、不嗑药、不怀孕),三个人在高中都有了认真交往的女朋友,学业也没荒废,互相激励着学习。”

“如果您养育的是女儿呢?”

“那我就会告诉她,要靠自己,不要依赖男人。”

后来陈美龄和读者互动,对于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提问,她的回答是:“你交给人家教,小朋友就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凡是上这个班的都是同样的起跑线,没有一点赢的。你要他有一点赢的话,就是从你的脑袋里开始的。这个起跑线不是从小孩子开始的,而是从你(妈妈/家长)的脑袋里开始的,你需要锻炼自己脑袋。赢在起跑线上,父母需要改善,需要成长,要多学一点知识和做父母的方法,掌握一点专业知识,来帮助你的小孩子。不是送他去兴趣班,学一个乐器,就可以赢的。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拿钱买不来的。最重要的知识是用心来教的,所以爸爸妈妈要锻炼自己,改变自己的头脑,在家庭教育多努力,那你的小孩子就一定能赢在起跑线上。我鼓励年轻的家长多学习多成长。”

后来我读她的自传,知道了更多她的事——她在央视唱《原野牧歌》是1985年春晚,那年她30岁;当年她结婚,翌年产子,但并未退出演艺界,常常在工作中带着儿子,在当时的日本引发巨大的社会争论,被称为“美龄论争”;1989年,她怀着第二个孩子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修读教育博士,1994年取得学位;1996年生下第三个儿子。她把3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自己身兼作家、学者、歌手多重身份,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2007年她在人民大会堂开了个人演唱会,又唱了那首《原野牧歌》。

回首当年,她是在内地举行演唱会的第一个海外歌手,被称为“回国歌手第一号”呢。【编辑:叶军】





(作者:李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