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名大学生发明停车小滑道,有望解决共享单车停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6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聂铭静)4月2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轻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化学专业大四学生张正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录取为研究生。大学四年来,热爱发明创造的他,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实用专利13项、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其中5项实用专利已获批授权。

生活处处是灵感

武汉轻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大四学生张正。

大学四年平均学分绩点为3.49,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膺湖北省2020“金山云杯”铜奖、湖北省第十三届化学化工科研汇报会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学校里,张正是同学们眼中不折不扣的“学霸”。而他最让师生们印象深刻的,是对科技发明的热情与执着。

张正说,自己的创造火种在初二时被点燃。在当时物理老师的启蒙下,他设计出了“火柴盒显微镜”和“简易指南针”两个作品,被推选参加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最后获得了银奖与铜奖,由此开始了发明之路。高中阶段,在班主任的鼓励和支持下,他获得赤壁市科技局创新大赛高中组二等奖1项与三等奖3项。

大学期间,张正的创新步伐迈得更快了。2020年,他设计的能让手机屏幕更美观的无框全屏手机,改善现在手机屏占比的问题,为手机带来全面屏的视觉效果,成为他的第一项授权专利。他的第二项发明专利是“一种含高锰酸钾的消毒纸巾”,灵感来源于他在药店看到单独售卖的高锰酸钾消毒水,不便携带使用,便萌生了设计专用纸巾的念头。他结合专业知识,查阅大量文献,寻找配方,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成功获得专利授权。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是首要的,我们才有去解决问题的目标与动力。”张正说,自己习惯用记事本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并在平时的学习中留意能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他看到正在工作中的旋转蒸发仪,灵光一闪,设计出了一款可以加速散热的调料碗,“生活中处处是灵感,关键要有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脑”。

小小滑轨解决共享单车停放问题

张正设计的城市共享单车停靠滑道。

近日,张正的最新成果——“城市共享单车停靠滑道”成功获得发明专利,他设计的安装在地面的可移动式滑道,不仅能让共享单车有序停靠,还利用滑道的伸缩、可移动功能,节约更多的场地。

这项成果也源于一次偶然。他和同学在图书馆闭馆后,骑共享单车回公寓,发现公寓门口自行车摆放凌乱,既增加了交通堵塞妨碍同学们出行,又影响城市“容貌”。因此张正设想,能否在地面安装一个可移动的滑道,让共享单车停靠在滑道上?循着这个设计思路,他设计出草图,改进共享单车的停车方式,让城市空间利用率更高。

从问题的提出,到专利的获批,历经一个多月。当时张正发现这个问题后,并没有马上启动设计,而是和往常一样打开自己的备忘录进行记录。在考研复习中,突然闪现灵感,他想到了解决办法。很快地,他开始构思、画草图、3D成像以及内容撰写,最后向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

同时,张正把他的成果写在了“武汉城市留言板”上,获得武汉市科技局工作人员的关注,并专程赴校指导张正如何将专利转化落地。

享受不断攀登的过程

一项新发现的过程总是曲折,张正也常常为了一个小问题不断实验、不断突破,但他很享受这种不断攀登的过程。不仅在实验室、课题组里与老师们积极探讨科研,他还会在课堂上不断跟老师请教,夯实理论知识。

“一个表征仪器的诞生,背后是由成千上万个创新专利所支撑的,是一个长期且需要付出大量劳动的过程,很多时候大家越想一步到位越是难以实现,但若把目标分解,逐个击破就不难了。”张正说,自己的创新发明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科研发现以及与老师们的交谈。即使有些不算如意的时光,也是指引他通向未来道路的时刻。

对于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涯,张正表示自己将把发明创新带到读研生活中,争取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设计、改善科学仪器,以及实现专业领域中“化学合成与制备方法”的创新应用。

“我对发明创造的热情不简简单单来自专利的获批,还来自于这项专利实现产业转化带来的喜悦,我会一直走下去。”

【编辑:丁翾】

(作者:陈晓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