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 高宝燕)今天,在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馆,我国首个根据白鱀豚“淇淇”复制的3D标本正式和大家见面。据悉,该标本结合白鱀豚“淇淇”生前的视频、照片和文字资料等,运用3D扫描技术,构建了高仿真“淇淇”3D数据模型,通过3D打印,复原了“淇淇”,以此纪念“功能性灭绝的白鱀豚以及与它们一样即将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物种,唤起人们对长江的关注。
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研究员说,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曾生活在长江中下游,被誉为“长江女神”。20世纪后期,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长江航运频繁、水质污染以及鱼类资源的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白鱀豚的数量急剧下降,21世纪初在长江中已几近消失。
白鱀豚“淇淇”是世界上人工饲养时间最长的白鱀豚。自从1980年1月11日在洞庭湖口附近被渔民捕获后送至水生所,到2002年7月14日自然死亡,它在水生所人工饲养条件下存活了22年185天。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一头活的白鱀豚。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