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 | 读+观点

文/周劼

画家刘向东16岁就考上大学,油画科班专业毕业留校,24岁凭着花卉静物水彩画《冷秋》获得全国美展银奖。天分很高,恪守传统,按人生来说,是学院派的轨迹。

1990年代,经济大潮一浪一浪,他被裹挟其中,南下深圳,为生计打拼,转到建筑行业。接触的底层人物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更重要的是,这种接触,不是远远的瞭望,而是近前观察、近身接触、近心感受:那些都市打拼者,卑微渺小,服务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该如何面对被漠视的境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对生存境遇的思考……勾起我的表现冲动。”

他重新拿起画笔开始着力表现农民工,画蜘蛛人,画打工仔,用评论家的话说,“扬弃水彩画的传统表现题材,将画笔直接对准动荡不安的现实,来表现痛苦挣扎的人生。”

文学家艺术家常常这样:他们口中喊着现实、底层、人民,可他们的身体却和代表着这些口号的实体隔着一堵墙——春晚的小品台词中说,“大锤砸墙,小锤抠缝”,他们在和现实、底层、人民相隔的墙上只拿着小锤抠缝雕花,应景了事。

所以大家都感叹刘向东的个展“生存-状态”难得,也感叹这本《芳草·潮》杂志坚守的可贵。因为大家都明白,文学艺术要想真的关怀关心关注现实、底层、人民,文学家艺术家得拿出“大锤砸墙”的勇气,砸掉生活的隔阂、境遇的差异、文化的歧视,最重要的是心理的距离。这很难,得有丢掉架子、放下身段,打成一片的心理准备;得有大情怀、大悲悯、大教训、大唤醒的心理冲动;得有直面幸福与苦涩、高尚与低俗、卑微与尊严的心理承受力。用刘醒龙的话说就是“做些接地气的事情,感觉踏实一些。”



(作者:作者周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