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科院水生池里的鸢尾。肖茗予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5月5日讯(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杨蕴焓)“湖山胜意伴芳华”,5日,在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举办的立夏插花活动上,策划者告诉记者,在活动主题中,“湖山胜意”概括了立夏特点,而“伴芳华”三字,不仅是希望美丽的花卉能够陪伴市民们度过美好时光,更是为了向年复一年,在科研岗位上绽放青春芳华的科研者们致敬。
被“鸢尾女神”眷顾,2年发现7个新品种
当天的插花活动上,现场的鸢尾、朱顶红、苦苣苔、睡莲等花材都是从园科院里就地采撷,均是该园成果颇丰的园林研究花卉。
38岁的梁玉婷是园科院工程师,也是该院的“鸢尾女神”。从2017年底至今,她已经筛选了7个鸢尾新品种,并均已成功拿到“国际身份证”,去年她又申报了12个,目前结果尚未出炉。
梁玉婷小小的个子,十分开朗。她笑称自己受到了“鸢尾女神”的眷顾。2008年—2012年,单位前辈曾进行过鸢尾的杂交育种研究,引进50多种鸢尾,栽种在园科院的水生池,后来研究中断。2017年底,原本做红花玉兰育种的梁玉婷接手,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鸢尾育种研究。
不同的花结构、品种、习性也大不相同,刚开始梁玉婷一个品种一个品种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她惊喜地发现,经过几年自然杂交,竟产生了不少颜色、形态都不太一样的新品种,经过稳定性测试,2019年,她筛选出了第一个新品种,并成功拿到了国际认可的“身份证”;第二年,新品种个数变成6!
脸上晒出晒斑,自创授粉“工作服”
2019年,对鸢尾有较充足了解后,她开始着手进行人工杂交授粉。2021年申报的12个新品种中,已有部分是她人工选育。不同品种的鸢尾花期相加,长达7—8个月,整个春夏,只要不下雨,她基本都会在泡在水生池里。常年晒太阳,年轻的她两颊已出现大面积晒斑。
5日,记者在园科院水生池看到,一大片鸢尾正逢盛花期,放眼望去,一丛丛剑形碧叶丰茂挺拔,彩虹般的花朵星星点点亭立其间,翩翩欲飞。
梁玉婷用比色卡比对鸢尾颜色。肖茗予 摄
梁玉婷为鸢尾量株高。肖茗予 摄
梁玉婷带着棉签、镊子、记号笔、授粉袋、挂签、小尺子、比色卡、相机等各种工具,正在细心地为鸢尾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一件挂满了口袋的迷彩马甲,是她每次户外作业必穿的“工作服”。“因为需要的工具太多,我已经有两个手机掉进了水池里,后来在网上淘到了这件‘宝贝’,解决了东西太多的难题,不少同事都找我要购物链接呢。”她有些自豪地说。
科研工作十分辛苦,但向记者介绍鸢尾新品种时,她带着兴奋:“紫色歌者”每花葶开5朵花,花紫红色,花瓣上散布着白色条状斑点,似掉落在花瓣的雪花,十分有特色;“再相逢”也是紫红色,颜色十分纯净,花期早且长,且抗倒伏能力很强,扛过了武汉的不少狂风暴雨;“楚天黎明”则是白色,边缘有紫色波皱,花型圆满,花朵较大,可做切花,也可用在街头花境……
紫色歌者。梁玉婷 摄
再相逢。梁玉婷 摄
楚天黎明。梁玉婷 摄
让飘逸的中国鸢尾也能被世界看见
鸢尾又叫“彩虹花”,因为它颜色丰富,自然光谱里的颜色基本全覆盖。
全世界野生的鸢尾属植物约有225种,其中中国就有58种。目前,欧美国家和日本经过200多年的人工杂交,已育成7万个品种,其中近10年来通过国际登录的品种超过1万个,而我国通过国际登录的品种仅100多个。说起这些,梁玉婷略带一些遗憾:“我国的鸢尾育种起步还是较晚了。”
但在她看来,中国野生鸢尾美得独特。虽然中国鸢尾花色比较单一,多为紫色或淡紫色,花不大且花期比较短,但它们却更加适应本地气候,尤其是叶片十分飘逸,极具古典之美。
中国野生品种小花鸢尾。肖茗予 摄
目前,园科院已收集鸢尾品种120多个。在研究中,梁玉婷多半都是将中国鸢尾与其他地区鸢尾进行杂交,努力选育能够改良中国鸢尾缺点,发扬其优势的好品种。
“中国的野生鸢尾资源十分丰富,希望在中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能让中国鸢尾的飘逸之美绽放全世界。”
据了解,市园科院朱顶红、苦苣苔、睡莲的科研成果也十分丰硕,睡莲已有2个新品种登录国际;苦苣苔有3个新品种登录国际,“银色鹿角”和“红粉佳人”分别获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展品类(盆栽植物)金奖和优秀奖;朱顶红的新品种培育也正在进行中。
【编辑:舒筱 】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