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乱停导致救护车开不进 一街道协调多个部门打通小区“烦心路”

在多个部门联手努力下,汉阳区和谐家园小区外的七里庙路变畅通    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 摄

“以前这里随意乱停车,上下班高峰堵得没办法走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日前,在汉阳区和谐家园小区外的七里庙路,几位居民与街道、交管部门的干部一起,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半年多来这条道路的变化。

堵车最狠时,救护车开不进小区

和谐家园小区是铁路部门的自建房,目前入住了1200多户人家。前年开始,小区外唯一的通道七里庙路简直成了停车场,仅有一股道可以行车,居民叫苦不迭。

五里墩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吴飞舟介绍,2018年,专门负责市长热线的汉阳区城市数字化信息网络中心向街道转发了14件关于七里庙路车辆违停严重影响出行的投诉件。

这条路堵车严重到什么程度?居民毛友梅讲了一件事:一天上午,小区一位老人发病,120救护车来了以后,却因车辆堵路无法开进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赶紧通知车主把车开走,有一辆车实在找不到车主,就请现场居民一起把车抬起来移走,救护车才得以开进小区救人。

“莫说救护车,就连行人都没办法正常通过。有人找不到路,只好踩着围墙边的绿化带进小区,还有居民为赶时间,干脆从地下停车场进出小区。”毛友梅说。

多个部门联手,违停堵路现象消失

区城市数字化信息网络中心和五里墩街党工委、办事处责成五里墩街综合办处理。

吴飞舟和街道综合办负责人俞倩苇主要负责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他们调查后了解到,七里庙路并非市政建设道路,而是和谐家园小区开发商为方便小区业主进出自行修整的便路,因此区建设局、区交通大队无法进行规范管理。

吴飞舟、俞倩苇专门前往区交通大队,得知七里庙路既无路牌也无处罚APP编码,区交通大队无法对车辆违停进行执法。社区与街道城管也无法从根本上对违停车辆进行治理。

因此,区交通大队立即向市交管局提出执法代码申请,很快完成代码申报工作。区交通大队会同街道和社区干部、城管人员,一起到现场查看违停情况,并商定由小区开发商和铁路部门为道路增设基本交通设施、画标线,增设信号灯、标牌。

而后,五里墩街与区城管委协调沟通,区城管委拿到相关批复后在路口竖立“七里庙路”路牌。

街道又联系和谐家园小区开发商和铁路部门,希望由铁路部门牵头,在道路上设置简易交通设施,规范车辆出行。在此期间,分管副区长多次召集区信息网络中心、区建设局、区城管委、区交通大队、汉阳市政、五里墩街道办事处、五麒里社区、和谐家园小区物业等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

去年7月的最后一天,区交通大队在七里庙路靠近汉阳大道的部分路段进行划线,设置交通护栏、交通标识等。

这条自建便道将纳入城建规划

去年8月29日,七里庙路违停车辆的车主们收到五麒里社区的通知单:汉阳区交通大队定于2018年9月3日8:00起,对七里庙路段进行执法整顿,请您将爱车及时停至合理区域。此后连续5天,社区干部都守在这条路上,看到一辆车停下来就给车主发通知单,并上前宣传不要在这条路上违规停车。

“那几天,我看到他们晚上还在向车主发通知单。执法之前提前告知,这样做非常人性化,大家也很支持。现在这条路上基本上没有违规停车的了。”小区居民王敬萍说。

为方便附近居民停车,和谐家园物业将地下停车场以2元/8小时的标准对外开放,铁路部门也同意出资为七里庙路完善交通设施。小区物业则表示,今后将加强人车分流管理,规范停车。

据了解,为彻底解决七里庙路的交通问题,确保小区居民出行安全,汉阳区决定尽快将这条路纳入城建规划。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

听哨报到>>>

青山:72支“好样的工作队”

直面辖区居民难题

青山区成立72支“好样的工作队”,直面解决居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工作队的体系,可以描述为“1+4+N”。“1”是区委领导,“4”是城建环保、综治维稳、民生保障、公益服务4大类职能;“N”是区72家职能部门,由各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且确立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好样的工作队”定期或不定期下到街道和社区。一是集中“面对面”,集中组织各单位轮流到相关街道开展送服务活动;二是对口“点对点”,工作队与社区结对共建;三是日常订单式服务,处理诉求电话或网站、微博反映的情况;四是重点会诊;五是疏通服务渠道,成立便民应急服务队等。

(长江日报记者李锐 通讯员彭亚楠)

汉阳:街道设立“市民之家”

群众有事“就近办”

家住武昌的刘老先生到汉阳走亲戚,看到琴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去咨询老年证资格审核流程。社区工作人员在系统中确认后,现场就帮他办完手续。2018年,汉阳区推进137项帮办代办政务服务进驻园区,117项社会民生类政务服务进驻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2019年,汉阳区将大力推进“四办”改革,在“三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基础上加强“就近办”,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市民之家”。

新的汉阳政务服务大厅,将按照全市一流标准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审批服务加快向园区、街道、社区延伸,努力提高帮办代办服务水平。探索推进“不见面”审批,让办事群众和企业从“少跑腿”到“不跑腿”。

(长江日报记者肖娟 通讯员陈雨 刘晶晶 黄璜 曾建)

【编辑  高阳】

(作者:记者黄征 李锐 肖娟 通讯员彭亚楠 陈雨 刘晶晶 黄璜 曾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