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立下志向:为国家未来而努力、用科研改变生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0日讯(记者陈晓彤 谭芳 通讯员高翔 姜波)10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120位身着蓝色文化衫的少年们庄严宣誓: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为祖国科技发展,为人类未来福祉而不懈奋斗。

他们即将踏上为期8年的求学科研征程。虽然才刚迈出第一步,这些刚满18岁的学生们却已立下了大志向。

记者|占思柳 摄像|高文举 制作|熊丽

父亲也曾就读于华科大

她立志要为国家未来而努力

刘芊月是北京姑娘,但她对华中科技大学却早已熟悉。她的父亲曾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固电专业,毕业后走进实验室研究芯片。在家人的潜移默化下,她早早立下科研志向,并报考了父亲的母校。

入学后,看到未来技术学院的招考启事,喜欢看科幻小说的她觉得这个名字“很酷”,便报了名。刘芊月说,父亲特别支持她的选择,而她在详细了解未来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后,也更加坚定了报考的决心。

“我看到介绍,这个学院是为国家基础工科做贡献的,培养的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人才,这让我很振奋,我们不仅是为自己努力,也是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刘芊月从小便喜欢动手捣鼓小发明,高中时,她曾自己做了一台可以弹奏的八个键的小钢琴。在她看来,科学不但不枯燥,反而是可爱有趣的。在参观了未来技术学院先进的实验室后,她满心欢喜:“终于有时间和空间来尽情做我的发明实验了。”

对于即将开始的长达至少八年的学习历程,她并不感到漫长。“学校给了我们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条件,能在这里学习,是我的幸运。“虽然漫漫求学路才走出第一步,但她对于未来已经有了一个方向:要用自己的发明,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快乐。

新生代表刘芊月发言。记者高勇 通讯员高翔 摄

想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

用“可爱的科研”改变人们的生活

华中科技大学21级本科新生结束军训的当天,原本是光电学院新生的杨开终于等到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被学校未来技术学院录取。这个对‍多个学科都饶有兴趣的少年,如愿走上成为“多面手”的新征程。

今年高考,武汉市第二中学毕业的杨开考了667分。在别人眼里,他是妥妥的学霸,但在他自己眼里,自己只是一个喜欢把不同学科融合到一起来学习的人。高中学习,他会把物理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到化学、生物中去。

“每个学科对于我来说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是可以联系的点。”杨开喜欢从多个方面来看待事物,这也是他独特的学习方法之一。

因此,杨开特别期待上大学能做到不只是学习一个专业,而是能够同时学习数个专业,并融会贯通。在华科未来技术学院,他所畅想的未来成为现实,交叉培养模式符合他想要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的愿望。现在,他可以同时学习很多不同种类的课程,涉猎的范围不受限制。

学院招生的专业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四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杨开打算主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学习其它专业知识,为研究光电打好基础。

“能一直陪伴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很美好了。”杨开知道,在未来技术学院至少要待上8年,但是他认定自己一定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自己是在朝光明的方向走去,用“可爱的科研”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丰富和美好。

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记者高勇 通讯员高翔 摄

初中迷上计算机芯片

未来想成为像屠呦呦一样的科学家

来自四川成都的周春宇从初中就明确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专攻计算机芯片。

周春宇原本是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的新生,经过自主报名、全校统一选拔,进入学校未来技术学院。学计算机,想做芯片方面的研究,是他从小以来的兴趣,更是少年的炽热报国梦。

周春宇还能回忆起初中参加计算机竞赛时的激动心情。电脑的主机、芯片等部件让他感到神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看来,在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上花再多功夫也值得。高二时,为了准备计算机竞赛,周春宇在学校的计算机机房里“蹲”了两个多月。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除去吃饭休息时间,其余时间全都用于写代码。努力没有白费,周春宇获得四川省计算机编程竞赛二等奖。在同龄人忍不住掏出手机玩的时候,周春宇保持专注的秘诀在于兴趣和过程中收获的成就感。

更好更快地专攻某一个研究方向,成为计算机芯片领域的顶尖人才,是周春宇希望达成学习、科研目标。他认为,学校未来技术学院这样一个平台正是自己需要的。

周春宇以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为榜样,钦佩屠呦呦不懈努力、不畏失败、一直往前,一心一意为中国做贡献的精神。喜欢做研究的他,未来想当科学家,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更好为国家服务。“未来学院的高层次专家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将帮助我专攻我想做的课题,让我能更多更好地进行研究。”

为了一道数学题不眠不休

希望发明其它国家没有的技术

娄耀鹏是来自河南郑州,高考671分,加入华科未来技术学院的他,希望自己将来不仅可以研发出中国目前没有但其它国家拥有的技术,还能抢先研发出别的国家都没有的技术。未上大学前,娄耀鹏就了解到一个现象,大学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所需知识之间,或许会产生断裂和脱节。华科未来技术学院的培养方案让他原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每一位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大一就可以选择相应导师,并有机会参与导师的项目和工作。娄耀鹏认为,这样的实践过程“才是真正的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接近科学最前沿,更早看清未来,为自己将来做科研奠定基础。

娄耀鹏擅长数学,爱钻研,喜欢未知的东西,更爱把未知变为“可知”。有一次,同学请教他一道数学题,拿到题目之后,他觉得这道题极富挑战,便想靠自己把题解开。但他思考了很久一直未能解开,直到困到不行,才躺到床上。随后,脑中突然蹦出一个新思路,他便顾不得刚刚还很浓烈的睡意,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思路。

在未来技术学院,娄耀鹏打算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优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他十分期待在未来技术学院探索未知。

“好奇和探索未知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未来技术学院学制最短8年,前两年将对学生进行涵盖多个学科的通识教育,娄耀鹏想通过两年的广泛学习,找到更为具体的科研目标。

娄耀鹏的偶像之一是钱学森。追求实干,德才兼备,胆子大能力也大,这是他对钱学森的评价,也是对自己的期许。

相关报道:

为国家科技发展“坐8年冷板凳”,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今天迎来首批新生

未来技术学院课怎么上?华中科技大学:8年本硕博连读,导师是学生合作伙伴

华中科技大学入选,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办学情况如何?

【编辑:付豪】

(作者:陈晓彤 谭芳 高勇 占思柳 高文举 熊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