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现场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4日讯 饱受往返医院奔波之苦的透析患者今后又多了一个选择,14日上午,“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项目正式上线。这意味着,通过“武大云医”建立的医疗机构和腹透患者间的有效沟通和监控渠道,尿毒症患者在“云医”指导下居家腹透,已成为现实。
武大云医智慧腹透流程示意图。
晚上10时将透析导管与床旁的自动腹膜透析仪相连,次日醒来,将连接在腹部的透析管路断开,并在手机上轻点几下,数据将自动传输至“武大云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系统的慢病管理医生端。
家住南湖的尿毒症患者方先生因为选用了这种“智慧腹透”模式,让自己摆脱了每周2—3次往返医院透析的奔波之苦,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
据国家透析登记系统(CNRDS)数据,截至2019年底,湖北地区血液透析患者约3万例,腹透患者约3000例,腹透占比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限制腹膜透析发展的原因,除医保政策、技术因素外,还包括患者居家治疗的监督缺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主任王惠明教授介绍尿毒症及透析相关知识。
该院肾病内科主任王惠明介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脏移植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治疗手段。相较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具有保护残肾功能、耗费医疗资源少、保护隐私等优点。在透析早期,其疗效与血液透析相当。
“但是,目前现行的腹膜透析治疗模式是早期院内短期培训—院外自行治疗—间断回院随访,患者因交通、文化层次、经济等因素,主动随访的意愿和效率不满意,导致腹透患者的院外治疗缺乏有效管理,治疗效果欠佳,也存在潜在的医疗纠纷风险。”王惠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Ⅰ科副主任梁伟教授介绍“武大云医”智慧腹膜透析安装及应用。
该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万军副院长介绍,“武大云医”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将医疗场景延伸到“云端”的新型诊疗模式,其中“智慧腹透”模块能让患者在居家的环境下远程操作,系统自动上传相关数据后,医护人员即可实时监控和预警分析,并且通过自动腹膜透析机,医生还可以远端调理透析机参数,及时处理相关风险,这将极大推动腹膜透析的开展,更高效地管理更多的腹透患者,解除了血透患者线下奔波和排队之苦,也为偏远地区患者带来极大便利。(长江日报记者黎清 通讯员杨岑 刘瑜 张晓衡 宁亚飞)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