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像狼的老虎有望复活,科学家获得“塔斯马尼亚虎”基因组

当 1936 年 9 月被囚的“塔斯马尼亚虎”Benjamin 死去之后,最后一只被人所知的袋狼(thylacine)就此销声匿迹了近乎一个世纪。虽然偶有野外的目击报告,但该物种的灭绝状态几乎已经无法逆转。然而得益于某些令人难以置信的 DNA 研究方面的进步,部分科学家认为我们实际上可以把该物种从绝境中带回大自然。

Goding 博士在 1902 年收到的一对雌雄袋狼(图自:维基百科)

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学》(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称,科学家们最终获得了袋狼物种的完整核基因组,揭示了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祖先数量。

该犬类有袋动物与现在犬类有很大的联系,大约在 1 亿 6 千万年前拥有一个共同的先祖。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动物,属于自己独立出来的一个进化树分支。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员 Charles Feigin 解释到:“它们是古怪而奇异的物种,当时世界上没有其它类似的东西。它们看起来像是一只狗或狼,但又属于有袋类动物”。

得益于死后保存在酒精中一个多世纪的袋狼崽遗体,遗传学家们得以记录下该物种的完整基因组。

对于那些想要了解“塔斯马尼亚虎”遥远过去的研究者们来说,这无疑是个爆炸性的新闻,但另外一群人则更加关注它们的“未来”。

墨尔本大学副教授 Anderw Pask 坚信,针对这些动物的基因组测序,是帮助其从灭绝中恢复的巨大愿景的第一步:

从技术上来讲,这是将袋狼带回这个世界的第一步。但距离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我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需要开发一套有袋动物的模型来承载其基因组,就像在现代大象身上进行的基因工程一样。

链接:

据《广州日报》报道,它到底是狼还是虎?因身上斑纹似虎,因此被人称为塔斯马尼亚虎,但又不能完全称之为“虎”;因类似狗的样子,又称“袋狼”。

从它的骨架结构和狩猎习惯来看,“虎”的称号似乎更贴切。这种动物在上世纪30年代灭绝。最近,研究者们为其灭绝找到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塔斯马尼亚虎肘部的形状可能是它灭绝的原因。它肘部的弯曲度更倾向于伏击型、短距离掠食的食肉动物,并且它的爪子没法迅速解决其猎物,没法像狼一样进行长距离的追击掠食。布朗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克莉丝汀·贾尼斯说:“人们认为野狗的迁入是塔斯马尼亚虎灭绝的原因。但它的掠食方式不同于野狗,因此它们不太可能是由于简单竞争而取代的关系。 ”

袋狼样本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