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激励国人奋发图强,多地群众自发前往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长江日报南京讯(特派记者万建辉)13日,除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国家公祭日的主会场,南京十多处丛葬地、纪念点,民众也自发进行祭奠缅怀活动。

13日上午9时,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云锦路和福园路交叉口,这里站满了民众。“80后”南京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不光是南京的事,还是全国的大事,今天上午他专门过来,在离纪念馆最近的地方,亲身感受公祭日庄重肃穆的气氛。

一名来自南通的群众说,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是在激励今天的中国人要奋发图强,让国家更强大,不让悲剧重演。

在南京大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南京大学师生手捧白花站成两排,队伍延续数百米。学生向纪念碑敬献花圈时,防空警报响起,全体师生低头默哀。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本科生郭玉荣说,她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项目的成员,她一直在思考,80年后的今天,这段历史该如何被对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经过这次口述史的采访,她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要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在南京市中心地标新街口,防空警报响起,车辆自觉停了下来,所有行人驻足肃立,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方向行注目礼。一名的士司机告诉记者,上午10时在南京凤台南路高架上,警报响起,所有车辆停下,听到那沉闷刺耳的声音,他能感受当年受难同胞们内心的恐惧与挣扎。

在南京拉贝故居,数百名作家、学者和市民聚集在故居门口拉贝塑像前,举行“不可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史实阅读寻访行动读书会”活动,朗诵了《拉贝日记》中的片段。80年前,德国人拉贝不顾自身安危,在自己住宅内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国际安全区内保护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

南京作家陈正荣说,南京大屠杀发生后,原侵华日军卫生材料厂厂长兼军医山口诚太郎来到南京,亲眼目击了南京大屠杀给无辜中国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内心受到巨大冲击。山口诚太郎在紫金山下发现了美丽的二月兰,并将花种带回日本,命名为“紫金草”。怀着对战争的反省和对和平的祈愿,他与家人、邻居年复一年地将紫金草的种子免费赠送日本各地的学校、公园、社区。陈正荣为此多次赴日本采访山口家族,历时五年创作出小说《紫金草》,以反思战争,呼吁和平。

在拉贝故居门前,71岁的金振朝老人拿出纸笔,边听边记。老人说,南京大屠杀时,他的父亲金永鑫在南京上新河木行帮工,父亲一位20岁的同事,在木行外被日本兵用刺刀刺死。他小时候听父亲讲南京大屠杀的事,当年他家住江东门附近的草房,一颗日军子弹曾从他父亲脑门旁边飞过。

金振朝说,他退休后经常参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活动,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目的是教育儿孙,不忘历史。

【编辑:祝洁】

(作者:万建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