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武汉教师获邀发言:努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吴又存在座谈会上发言。《新闻联播》截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8日讯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18日上午,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武汉市解放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吴又存成为湖北省唯一发言的教师代表。他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让思政课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激情澎湃,为学生成长成才亮起一盏指路明灯。”

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吴又存是全国优秀政治教师、省特级教师,由湖北省教育厅推荐,国家教育部批准,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吴又存的思政课注重调动兴趣、紧贴现实、结合实践。尤其是每届新生的第一节思政课,他往往不讲课本知识,而是采用情景表演、小组讨论、案例解剖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思政课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联系,为学生打开兴趣之门。在课堂上,他经常通过吟诵诗词增强思政课的画面感,在课堂上点燃“诗情画意”。

教学中,吴又存注重挖掘教材蕴涵的情感因素,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在讲授“孝敬父母”时,他会用“母亲走街串巷卖冰棒、卖馒头供他上学”的真实经历切入,往往使学生们潸然泪下。课后,他也结合江岸区构建的“责信德育”课程体系,经常布置“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类实践性作业,将孝心教育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行动中。

思政课是“培根铸魂”的事业

“学业缺陷可以通过奋斗追补,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终生。”吴又存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让他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认为,一堂真正的“好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信念和价值,留给学生一生的影响。尤其对于思政课而言,衡量其效果的不是试卷上的一个分数,而是学生对精神力量、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的切身感悟。

吴又存表示,思政课本身并不枯燥,关键取决于教师对待这门课的态度;因此,思政课堂不应是硬性灌输,不能声嘶力竭地喊口号。教学实践中,吴又存将“时政演讲”等创新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课前5分钟轮流上台演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辨别分析,也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祝丽芳 乐钢)

【编辑:彭向东】

(作者:邓小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