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诗歌馆在其故乡黄陂开馆,全国50余位诗人共同缅怀其诗歌精神

部分诗人在曾卓诗歌馆合影          通讯员张号 摄

长江日报讯 26日,曾卓诗歌馆在诗人故乡、黄陂区蔡家榨街花乡茶谷开馆。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诗人聚集在这里,共同见证曾卓诗歌馆的开幕,缅怀其诗歌精神。

曾卓是湖北诗坛标杆性人物,其诗作形象在新世纪初期,代表着中国的良知和中国诗人的脊梁,代表作有《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有赠》等。2002年曾卓去世后,其遗留的很多藏书和书房家具无处安置,几经周折之后,花乡茶谷董事长、诗人张隽主动承担了这一文学传承的重任。

张隽和曾卓是黄陂蔡榨街老乡,上世纪80年代初,热爱诗歌的他曾慕名到曾卓家中拜访。一向认为“诗歌永远属于青年”的曾卓,不但给当时张隽参与的家乡小镇诗报《热风》题词和写刊名,还主动向当时《诗刊》的主编邹狄帆推荐张隽加入青春诗会,令张隽感念至今。

白墙黑瓦,绿树鲜花环抱,环境清幽,著名作家董宏猷直赞这里是“全国最美诗歌馆”。记者在曾卓诗歌馆看到,该馆主要围绕曾卓文学作品的收集,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及诗歌活动展开,通过鲜活的历史照片和文学作品,让观众了解诗人的创作成就。该馆还将通过举办曾卓诗歌节、新年梅花诗会等活动,让诗歌馆成为诗歌传播的重要平台。

3月26日适逢海子去世30周年,担任曾卓诗歌馆开馆仪式主持人的著名诗人张执浩发了一条朋友圈:“30年了,还是全民谈海子热,我们今天谈谈曾卓吧。”在他看来,借曾卓诗歌馆的落成,曾卓这位重要的诗人一定会得到重新重视和评价。

诗人谢克强和曾卓相识30年,他用“他的眼里噙着泪,他的嘴里唱着歌”来概括曾卓的诗歌精神。他认为在这个时代,后学者要记得的不仅是曾卓的诗,还有他的诗歌精神。“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医院里,他交给我一首《没有我不肯坐的火车》,他真是用生命写诗的人,直至最后一刻。”谢克强动情地说,他永远记得曾老说的一句话:“诗不能养活我们,我们要用写养活诗。”

著名作家董宏猷还清晰记得曾老70岁生日那天,好多人不约而同来到其江边的家中,“这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况,在我的文学生涯中,较为罕见。”他说,80岁生日,曾老生病了,在病床上还在唱《迎着太阳唱起歌》,“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被打败,我战胜了。”

当天的开馆仪式,因为曾卓夫人薛如茵身体抱恙,曾卓的外孙女带来了外婆的殷殷嘱托和感谢,希望曾卓诗歌馆要坚持走公益化路线,让引人向上向善的诗歌去激发人、激励人,让优美抒情的诗篇去美化生活、陶冶心灵,为曾卓诗歌的传播发挥更多作用。(记者周满珍)

【编辑:叶子】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