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写好中国故事,回答中国问题,写出时代力作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整理

“只有读懂人民,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九死一生、柳暗花明、凤凰涅槃、幡然出新,才叫‘新时代’”“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特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材料、中国数据、中国案例的中国范式”……最近,社会各界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产生广泛、深刻反响。我们对近期专家学者的学习体会进行了总盘点,本期“求知”对部分发言、文章进行摘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要关注中国现实。什么是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写好“中国”和“中国故事”的作品才属于精品力作。

只有读懂人民,

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讲得最多的是人民,在最关键时刻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只有读懂人民,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本质。从历史逻辑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实践逻辑看,是党领导国家、党治理国家、党引领人民实现国家目标;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国家、社会、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四大结构性要素,其中,中国共产党是最终起决定性的因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学者,要走出象牙塔,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直面并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与中国问题,了解人民,关注人民诉求,接地气,把好中国脉、开好中国方,为人民立言,把学问写在人民的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精品奉献人民,一切有价值的学术研究要关注中国现实。什么是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写好“中国”和“中国故事”的作品才属于精品力作。如何书写好“中国”和“中国故事”?我的学习体会是:用中国道路解释好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好中国理论。这在实质上就是练好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功”。理论力量只能用理论力量来摧毁。我们只能用我们自己的中国理论,来彻底摧毁西方带有“病毒”的意识形态及错误理论。作为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也要树立“工匠精神”,在上述四个方面下功夫,写出精品力作,提出原创理论,为构建“理论中国”增砖添瓦。

(韩庆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一级教授,2019年3月6日《学习时报》,原标题为《自觉把学术追求同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现状进行总盘点,对西方学术概念、理念、话语等进行客观辨析、科学分析,对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要研究借鉴、大胆吸收。

要对各个学科现状

进行总盘点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在自己的学术实践中,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前提性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个具体学科的论述。要在学好经典作家经典论述的基础上,把经典作家关于本学科论述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真正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是总结提炼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光辉业绩,而且创造了极具生命力、科学性的思想、观念、文化。这些思想、观念、文化,作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演变规律的反映,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规律的凝练与升华,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巨大宝藏。

三是正确对待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概念、观点、思想和体系。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现状进行总盘点,对西方学术概念、理念、话语等进行客观辨析、科学分析,对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要研究借鉴、大胆吸收,对于宣扬西方意识形态的部分,要坚决、彻底地予以剔除和批评。

四是准确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切实搞清楚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哪些过去有合理性有益性,但在现代社会已经是落后的腐朽的了,如此等等。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邓纯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2019年3月13日《光明日报》,原标题为《立足伟大实践以精品奉献人民》)

要创造一种从中国经验出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特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材料、中国数据、中国案例的中国范式。

把中国经验

升华为理论原则

中国历史从起点上就走了一条与西方发展不同的道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是一条世界上从未有人走过的新路。要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中国学术就必须进行深刻转型,创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速发展的秘密在哪里?中国经验给人类社会提供了哪些西方没有的东西?中国道路的特征是什么?而这些东西如何被概念化,或者提炼成带有一般意义的理论原则?解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就是把中国经验升华为一般的理论原则。这就是要创造一种从中国经验出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特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中国材料、中国数据、中国案例的中国范式。

(王学典,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2019年3月13日《光明日报》,原标题为《明天下之大德 做原创之学问》)

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和激荡碰撞的文化思潮,关于文艺的功能定位五花八门、奇谈怪论不一而足,健康的文艺观被抛弃、嘲讽,文艺的圣洁被玷污、精神的光芒被遮蔽,造成价值观错误、审美标准错乱。

文艺不要

变成了“文娱”

在市场利益和各种思潮的裹挟冲击下,有人把文艺的多重功能变成了单一功能,文艺等同于娱乐,文艺变成了“文娱”,造成泛娱乐化盛行。面对急剧转型的社会和激荡碰撞的文化思潮,关于文艺的功能定位五花八门、奇谈怪论不一而足,健康的文艺观被抛弃、嘲讽,文艺的圣洁被玷污、精神的光芒被遮蔽,造成价值观错误、审美标准错乱。有的文艺工作者产生了迷茫,甚至迷失了自我,忘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淡漠了社会责任,放弃了崇高的艺术理想,拿无聊当有趣,把“三俗”当通俗。从受众层面看,“三俗”的滋生蔓延也与社会上的盲目追捧、追风造势关系极大。

对文艺创作生产来说,市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市场是文艺作品走向人民群众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更好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激发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双重夹击,经济利益的驱动常常影响甚至扭曲创作者的价值导向、审美取向。面对强势的市场,在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推介过程中,一些创作生产经营者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失当,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要求难以落到实处,反倒是经济效益成了一些人梦寐以求且十分具体的目标,收视率、点击率、票房、码洋、发行量、曝光率成为最高标准,因而,有批评者称之为资本绑架了创作。

(左中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2019年第6期《求是》,原标题为《用明德引领风尚 营造健康文化生态 ——关于治理低俗庸俗媚俗问题的思考》)

九死一生、柳暗花明、凤凰涅槃、幡然出新,才叫“新时代”。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

幡然出新

才叫“新时代”

九死一生、柳暗花明、凤凰涅槃、幡然出新,才叫“新时代”。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正在充分爆发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这个时代的传记,须用心用情用功来抒写。这个时代的丰碑,要使出洪荒之力来镌刻。

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不能不高度重视培根铸魂,其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时代,需要大德。时代,要明大德。

(叶小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19年3月11日《中国青年报》,原标题为《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 为时代明德》)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就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做对人民

有贡献的学问家

立言著书做学问,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我们立言著书,是为了谋求人民幸福;我们做学问,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解人民之所困,通过知识传授、学理支撑、思想引领,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要关注现实生活,深入调查研究,切准群众脉搏,了解群众需求,用群众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道理帮助群众解疑释惑、纾困排难,进而形成共识、凝聚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就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不图名、不求利,坚持真理、坚守道德,认真负责、敢于担当,辛勤劳动、不负重托,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徐光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2019年3月14日《人民日报》,原标题为《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编辑 华智超】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