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热点面对面”:用鲜活的思想赢得青年

长江日报记者 邢帆 采访

访谈嘉宾:陈培永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思政热点面对面”节目顾问、监制、主讲嘉宾

“如何理解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个革命’?”“改革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期许?”——近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打造的“思政热点面对面”以全媒体形式推出。这是一档对话类电视思政课节目,每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词进行对话。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的同时,如何保证亲和力,更“接地气”,这一节目做出哪些尝试,带来哪些启示?我们就此问题采访了节目顾问、监制陈培永。

高大上的理论,还要有“接地气”的形式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思政热点面对面”这一节目,现在的反响如何?

陈培永:“思政热点面对面”3月24日推出节目宣传片,3月25日起在北京大学新闻网、北京大学官微、北京大学电视台、北京大学头条号、北京大学澎湃号、北京大学官方抖音号等平台以全媒体矩阵的方式正式推出,每天1期,第一周共推出6期。该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相关部门、主流媒体,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并且保持了每期热度不减的状态。仅在北京大学官方微信一个平台,目前粗略统计就有近10万人次收看。

节目探讨的是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比如“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中心’冲突吗”“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和看待法律中不合情理的部分”等。

这一节目在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微信群里引发热烈讨论,有的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一位澎湃网友在宣传片的新闻下面留言,“常为新的北大又一次走在了潮头”,一些参与课程录制的同学纷纷表示,这种形式的学习气氛活跃、亲切自然、真实有趣,“把抽象的理论从书本中拽了出来,融入到了现实中”,切实解答了他们实际生活中的疑惑,解决了传统的思政课相对枯燥,有时甚至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推出这档节目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考虑这种对话形式?

陈培永: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促使我们推出这个节目的强大动力。我们所努力贯彻的就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没有思想、理论,就只是形式上的思政课,但只有思想、理论,没有亲和力与针对性,思政课也注定达不到教学目的。“思政热点面对面”这个节目力图兼顾两者,实现高大上的思想理论与接地气的新颖形式的结合。

之所以打造这个节目,也是基于北京大学独特的思政课优势、已经积累的丰富经验。我2017年从党校调到高校,来北大时间不长,非常认同北大“学生为本、重在育人、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创新形式”的思政课主张。我们不能只在校内的课堂上贯彻这一主张,只埋头干自己的活,不去让它产生应该产生的更大的社会影响,我们还应该发挥好北京大学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作用,我想这是北京大学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应该承担的角色、必须努力的方向。

伟大也要有人懂,厚重也得有人看

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陈培永:节目力求打造颠覆传统认识的思政课堂,打造出绝对不一样的精品思政课,有人说,“思政热点面对面”实现了对思政课堂的“翻转”,用翻转不一定合适,我们可以将这个节目看作是对平时思政课的创新发展。

不同于普通课堂,“思政热点面对面”节目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疑难问题。节目分为视频讲解、老师解读和解答同学疑问3部分,重点就是回答问题,解答青年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怎么做到理论问题与社会现实、热点相结合?

陈培永:每期节目在录制之前,我们都会面向北大在校学生进行问题收集,让大家把自己心中困惑的问题写出来,作为节目的素材问题,然后我们再根据热度从中选择。我们选择让北大学生为主持人,从学生想听的问题而不是老师想听的问题出发,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我们鼓励同学们一定要大胆地问,要善于追问,要接着问、深入问,保证了这个节目真正的问题导向。

一些问题相当犀利,比如“先富还能带动后富、实现共富吗”?宪法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会不会使依法治国失去参照?中国梦是不是扩张梦、霸权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命运共同”?协商民主会否沦为“花瓶”?等等。有在抖音收看的网友甚至留言,“这些问题也可以拿出来讨论了啊”?

作为思政课,如何做到从“老师相信”到“学生相信”?

陈培永:作为思政课的节目,首先是学生与老师的直接对话、不同院系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讨论。这种形式打破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我讲你听的课堂模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主导的模式,在思政课节目上应该属于首创。真正做到了宣传片里所讲的“高颜值学院派男神的犀利解读,北大各院系本硕博学生全覆盖,萌新和大咖的正面交锋,港澳台学子倾情加盟”,这无疑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形式。我们说伟大也要有人懂,厚重也得有人看,要讲述厚重的思想、伟大的理论,首先得让大家愿意看,愿意听你讲,这种形式恰恰起到了这种作用。

唯有思想才能够彻底,才具有穿透力

节目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请问选题的依据是什么?

陈培永:选题是很重要的,作为视频公开课,如果选题不能吸引大家的兴趣,那形式再好也无法吸引大家的关注。我们想到的是要探讨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核心关键词,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美丽中国等,都是理论热点,都“自带流量”。节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关键词展开,也保证了节目很高的政治站位和稳固的思想支撑,保证了节目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思想性。

而且,我们发现,每一个关键词的相关话题,都会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和值得争论的地方,都能激发热烈讨论,那我们就探讨这些话题,每集探讨一个,把问题讲出来,把观点亮出来,以更大程度地增进社会共识和启发理论思考。现在来看,我们的选题是选对了,无论是从哪个维度来看,都是正确的选择。

让思政课讲得有趣,是否会削弱理论“含金量”?

陈培永:思政课要讲出新意,前提还是要靠深厚的理论支撑,要透过社会的现象、文字的表象挖掘阐释其内在的思想、背后的哲理,只在现象的层面上谈论是讲不出新意的,也不会有吸引力。唯有思想才能够彻底,才具有穿透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心服口服。北大的思政课参与节目录制的8位老师虽然风格各异,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同学提问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学术化、理论化的提升,用思想、理论来回应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展现了理论的魅力、思想的力量。

在谈论这些热点话题的时候,我有遵循的原则,那就是“大问题小讲、小问题大讲”的原则。大问题小讲,比如同学问我们国家拿出600亿对外援助,这么多钱来解决我们自己的民生问题不行吗?我就开始从一个家庭的开支分为几部分讲起;小问题大讲,比如有同学谈到外卖,谈到那么多小黄车造成资源浪费,是否与美丽中国理念相悖,我要讲的话题就是生态环境与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当然要讲得有吸引力,还要犀利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将理论寓于鲜活的案例中,用生活的语言来表达厚重的思想。有的时候还要学会“怼”,有同学问道,为什么有国外媒体会坚信国强必霸,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新帝国主义,是要搞霸权主义,我第一句话就是,那是因为他们这样干过,他们打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来推崇霸权,也认为别的国家都会这样。

思想理论所支撑的政治,才是真正的政治

现在高校思政课的氛围怎样,学生欢迎程度如何?

陈培永:由于中央高度重视,各高校思政课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只是这种进步离我们所要求的还有一定的距离,确实还存在着上课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不够、实效性弱等方面的问题。

我不是要为思政课找托辞,但我首先要说的是,这并不是说高校的其他课都受学生欢迎,都比思政课讲得好,思政课受关注高,被赋予的职责重要和使命崇高,会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觉。刚到高校做老师,我就发现,思政课教学确实有一种“先天的”难度,很多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说教课”,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再加上学生对于世界、学业、自己有了更加深入和客观的看法,一些教师确使用说教、灌心灵鸡汤的教学,自然不会达到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师不能只找外因,不察内因,我们应该相信,“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但是如何将彻底的理论讲述得也彻底,就需要老师们的理论逻辑和讲授能力“双在线”,而大量的教学时间又占据了思政课教师的科学学术时间,再加上一些老师对学术也没有兴趣,总以为看看微信文章,搜集足够多的材料就能够把课讲好。没有厚重的思想、理论、学术支撑,再多的浅阅读材料也无法说服大学生。到头来,我们会发现,过多的案例、过多的材料、过多的故事,都是对真实问题的回避,都注定无法提供令人心服口服的答案。

为了让思政课发挥更好的作用,您觉得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陈培永:让高校思政课发挥更好的作用,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党中央这几年已经高度重视思政课,现在需要的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校方将重视落地,彻底改变思政课老师门槛低、不讲学术的观念,创造条件并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研究。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统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加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注重理论积累提升加强学术研究,为思政课筑牢根基。或许学术实力强的老师讲课不一定吸引人,但科研、学术做不好的老师肯定讲不好思政课,因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思想是思政课教学的道,最核心的最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至于教学的方法,或者是你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都是术的层面。道和术的结合,是讲好思政课的前提,过多地注重术,忽视道,自然而然地就不会让思政课说服人。在我心中的思政课,就是思想—理论—政治课,缺一不可。我们应该认识到:用思想理论所支撑的政治,才是真正的政治,才不是高级黑、低级红。无论思想、理论还是政治,都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在思政课中,有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生,思政课就是读懂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生的必修课。这一点需要明确,需要给学生讲清楚。

【编辑 李尔静】

(作者:邢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