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级文物梳妆盒,“可是有机关的”,当年施洋用过

武汉二七纪念馆陈列的4件施洋烈士遗物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4日讯(记者徐锦博)1889年6月13日,湖北竹山县取名吉超的婴儿在啼哭中出生,他便是后来在二七大罢工中被誉为“劳工律师”的烈士施洋。今年是施洋诞辰130周年,正值清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施洋烈士陵园祭扫。武汉二七纪念馆展出了施洋烈士的4件遗物,其中一个特别的梳妆盒引起长江日报记者兴趣。

内有夹层可藏秘密文件

3日下午3时许,阳光映照下的武汉二七纪念碑庄严肃穆,“二七烈士纪念碑”7个字熠熠生辉,碑前16个花篮依次排开。绕过纪念碑走进二七纪念馆,踏着大理石台阶来到纪念馆二楼,第二展厅伫立着一尊以洪山和无影塔为背景的施洋烈士塑像。

塑像对面的展览柜里,陈列着施洋的4件遗物。最左侧的便是梳妆盒,像是木头做的,表面掉了几块黑漆,顶部装有2根弧形金属提手。梳妆盒共3层,呈现出被抽出的打开状态,最上面的一层放置的是镜子,下面两层为小抽屉。

武汉二七纪念馆陈列的施洋烈士遗物——梳妆盒

“施洋这位男子汉,怎么会用梳妆盒呢?”面对长江日报记者的疑问,二七纪念馆馆长李云笑了笑,找来两位工作人员给长江日报记者讲述其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工作人员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施洋年轻时,可是个帅哥”“他是知识分子,长得可帅了,平时打扮打扮很正常”“你看看这个梳妆盒,可是有机关的哦”。

资料显示,梳妆盒为木质,正方型,二隔夹层,长23公分,宽16.6公分,高13.5公分,重1.712千克。梳妆盒系施洋夫妇生前在汉口花楼街皮业巷5号居住时,使用的起居物品,也是施洋从事革命活动时,收藏秘密文件的掩护工具。

长江日报记者在梳妆盒前俯身蹲下,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隐约看到一个夹层,因为这一层比二三层明显厚一点。据工作人员介绍,因担心遭破坏,梳妆盒等4件施洋遗物一直存放在玻璃罩里,无法拿出一探究竟。

梳妆盒现为国家二级文物

长江日报记者辗转联系上施洋的曾外孙女施红。听到纪念馆里展出的遗物中有梳妆盒,施红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这件遗物背后的故事,“我在武汉土生土长,对于先辈生平的了解,大都来源于一些文章和展馆的资料。”

李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一般人会认为梳妆盒是女士用品,根据馆藏资料推断,这个梳妆盒设计独特,夹层可存放二七大罢工期间他起草的重要文件和材料,是非常巧妙的掩护工具。这显示了武汉当时的革命斗争环境十分严峻,反映出施洋行事缜密的性格。

1959年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施洋夫人郭继烈女士陆续将梳妆盒等施洋遗物,捐赠给了武汉二七纪念馆。目前,该馆展出的4件施洋遗物包括梳妆盒、汤盆、盘子、文件包,而另有7件遗物未曾展出。其中,梳妆盒于1995年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施红表示,从家中存有的照片来看,施洋生前很讲究,穿着整齐,打扮也比较体面,照片里时常能见到他头戴瓜皮帽、手持文明手杖的形象。“每年清明去祭奠,都能看到市民在他墓前敬献的鲜花,我感到很欣慰。希望二七纪念馆里的遗物,能发挥教育和激励年轻一代的作用。”

【编辑:朱曦东】

(作者:徐锦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