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双碳”,武汉这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21个项目签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1日讯(记者陈洁 通讯员刘晓蕾 王可)11日,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碳达峰与碳中和专场(简称“双碳”专场成功举办。该活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承办,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湖北经广等单位共同协办。

现场嘉宾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有关负责人,市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局、生态环境局等市直部门有关负责人,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各区负责人及区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众创孵化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园区负责人等。

现场,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吴剑锋教授、武汉德毅天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陶瓷储能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系统项目”等在内共21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举行签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相关技术将应用于包括新能源、电力电气、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各领域,有望实现较大社会价值。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开市,武汉市作为“大数据中枢”,承担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这将为武汉带来超千亿产业。9月18日,市政府发布《武汉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评估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碳达峰“路线图”。坐落在光谷中部的首个“双碳”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我市已经吹响“双碳”先行示范集结号。

用“绿色低碳”思维来启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必然会为城市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现场,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凯发表演讲并介绍,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是华中科技大学重要的成果转化基地,研究院专注于引领性的技术创新、标志性的成果转化和专业化的创业服务,我们要用好这一平台,让高校智力更好地服务于特变电工这类行业龙头企业的根本诉求,将传统的成果转化模式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

目前,武汉将着力培养氢能产业集群,推动煤改电、改气、改生物质,全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集聚,充分利用科教优势,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武汉正打造“绿谷”,吸引绿色低碳产品、项目、技术、投资和人才集聚,为湖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服务和支撑。

产能规模达百亿,业务及服务网络遍布中国各省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湖北百强民营企业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总裁章庆分享了自己关于“双碳”的理解。

2020年东湖高新区成交技术合同13136项,同比增长8.8%,技术合同成交额388.9亿元,同比增长17.7%。会上,武汉欣联国际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河清发布了《东湖高新区2020年技术市场发展报告》。同时,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企业,提升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转化率和实施效益,湖北广播电视台拟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及高校院所,充分利用新型融媒体平台发挥广电传播优势,创新科技成果对接方式,打造“果实”成果转化短视频平台。

大家围绕“双碳”领域成果转化、项目投资、产业培育、产学研金服用等各方代表各抒己见,为武汉产业建言献策。

【编辑:冀杰】

(作者:陈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