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的秘密 “故宫模式”的钥匙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一个博物馆馆长的退休,在消息发布两个小时内,就成为10万+爆款文,刷屏朋友圈,微博热搜上的留言瞬间超过5000条,这在长期被视为清冷之地的博物馆界,简直是个奇观。

65岁的单霁翔,用7年时间缔造了博物馆界的奇观。他自称是“故宫守门人”,但其实,在千万网友的眼里,他是“600年故宫”最近7年的操盘手,是一个博物馆文化的革命者,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文化产业先锋,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顶级网红。

从“负面缠身的老故宫”到“又萌又美的新网红”,7年来故宫的故事,已经在千万人口中流传过。那些故宫的口红、火锅、文物甚至寻人启事,以及上元灯夜、初雪胜景、中秋宫闱,让600年故宫新鲜而生动,仿佛拥有了新的生命力。“游故宫”不再是老式北京菜,而成为年轻人的新潮打卡地。

其实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故宫会有如此惊艳的转身?为什么单霁翔能点石成金?单霁翔退休,故宫还能惊艳下去吗?

故宫的过去都可理解。博物院要生存,要发工资,还要修文物,没有收入怎么做?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真的是在手上残了破了毁了,怎么跟历史交代?

“单霁翔临危受命盘故宫”,几乎可以做一个章回小说的开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国家文物局局长,去担任下属单位的一把手,这种被视为“由高走低”的任命,无论是当事者心态还是围观者视角,都需要克服“世俗之见”。世俗之见批驳起来容易,真的身处其中,实在很难高于流俗。

单霁翔做到了。这至少证明,他对故宫的感情,纯粹而热烈——纯粹,事情就成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单霁翔是专业人士,这恐怕是他成为顶级网红的真正秘密所在。

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是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的弟子。早年赴日本留学期间,研究的就是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规划。谁说保护就是深锁仓库?谁说文物就应在灰尘中沉默?都说真正的文博学家是一群栖居历史的诗人,没有足够的专业,没有足够的情怀,就不会有首先在单霁翔脑子里活起来的故宫,不会有在单霁翔心里成肖像的华夏子孙,不会有文物属于谁、为了谁的反思与开创。

我绝不相信“网红故宫”的各种出彩,都只是单霁翔灵机一动的灵感。香港导演周星驰曾说,“凡事都有专业主义”,所谓专业主义,无非是按照一件事的内在规律去做。单霁翔的妙手,也正来自他对文物保护的专业,对文化传播的专业,当然,也有他做一番事业的“纯粹”。

就像苹果手机催生了智能手机革命,拉高了手机功能、设计和美学的标准,单霁翔担任院长的故宫用一系列创新之举,也拉高了文博行业、文创产业的标准。它使得守着宝贝因循守旧的做法显得落伍,使得固步自封、拒绝观众亲近失去了理由,使得粗制滥造的文博文创产品不再被容忍和接受。这是顶级网红带来的进步。正因此,我们才憧憬“故宫模式”可复制,“故宫网红”可持续,“故宫创意”无止境。

【编辑 杨京】


(作者:鲁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