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远方,看见未知,即为史诗 | 长江评论

抵达远方,看见未知,人类的脚步从未止歇。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

我们与黑洞之间,有2.6万光年。光影抵达的这一刻,人们都望向了天空。

抵达远方,看见未知,人类的脚步从未止歇。

远到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就脚踏沃土,仰望星空,有心一探天地之远。虽然身体无力抵达,但心中的想象无限,上穷碧落下黄泉。

思绪抵达九天之上,祥云之间垒砌宫阙楼宇;思绪抵达高山之巅,有了诸神斗艳;思绪抵达深海之底,潜龙正盘踞其中,等待飞天。目力所及,心之所向,都是人类渴望的远方,为了抵达这些远方,人类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为了不再望洋兴叹,无数人直挂云帆济沧海,谱写了地理大发现的壮举。将东方作为抵达彼岸的哥伦布船队,冒着逆流与风暴,驶入了茫茫大西洋,在不懈的努力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为了“手可摘星辰”,人类开始向月亮“进军”。终于在50年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在月球表面踩下了第一个脚印。

今天,这个远方变成了浩渺无穷的宇宙。仰观天地之大,宇宙广袤,人类有时不免感到沧海一粟的渺小。可随着天文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无穷,不过是无力衡量,不能深入探究的一个“托词”。世间万物,终究会有大小,会有边界。于是,就有了对黑洞照一张照片的尝试。

黑洞,从200多年前提出猜想起,就一直备受关注。它越是遥不可及,越是难以看见,人类就越想看见,越想抵达。就像看见了月亮,就一定要抵达月球,看不到海洋的边界,也敢于挑战大海一样,对于远方的抵达与看见,一路推动人类前行,对于想象的实践,人类一向有耐心、有毅力、有勇气。如今,宇宙、黑洞、星系取代大海、月宫,成为人类心中新的远方。

半部科幻小说史,讲的都是“地理大发现”。相比于微观世界,人们更乐于谈论遥远的宇宙、大海深渊、地心深处。移民火星的题材被电影拍了又拍,无数科幻迷心中埋藏着同样一个梦:总有一天,浩瀚星空都成了人类家园。

哲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于宇宙,人是何其渺小,但失去人的感知,世界何来尺度。当我们想象月球背后有无玉兔,黑洞背后有无奇点,我们的双脚在蠢蠢欲动,渴望与那遥远未知的世界发生接触。《星际穿越》里的男主角坠入黑洞的那一刻,你是否莫名的惶恐而又兴奋?

拍下了天遥地远的黑洞照片,但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还存在巨大的未知空间。我们还没有到过地心,没有到过最深的海底,哪怕地球表面,或许还有许多人类尚未涉足之地。至于宇宙,据说一艘太空探测器,飞行了40多年,至今也没有飞出太阳系。

就是想抵达心中的远方,就是想看见未知的世界,这似乎是人类本能。为此,我们可以不畏风雨险阻,不顾山高水远,披荆斩棘,每向前一步,就踏出一段史诗。

【编辑:金鑫】

(作者:李尔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