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约一半翻车机来自武汉这家企业,掐着秒表一秒一秒压时间、提高产品效率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2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郝鲁 严杏怡) 近日,2021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公布获奖名单,中国电建集团武汉重工装备有限公司参评的高效折返式双车翻车机系统获评科技进步类三等奖。22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电建重工公司,探究“翻车机”这个不被大多数人所熟悉的汉产重器。 

翻卸5000多吨散料只要约2小时

翻车机是一种用来翻卸铁路敞车散料的大型机械设备,它可将火车整节车皮翻转过来,把货物倒进送料口。通过自动化控制,翻车机卸车效率高,对车辆损伤少,还能改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目前,翻车机广泛应用于运输量大的港口和冶金、煤炭、热电等工业部门。

走进位于武昌区白沙洲特1号的电建重工公司生产区可以看见,车间里厚重的钢板按照数控机床的指令准确切割,精密的零件被打磨成不同的形状,电焊的火花不时映衬出工人们的影子,厂区里一派繁忙的景象。露天货场上一台硕大的待油漆翻车机半成品已初显规模,巨大的C型转子仿佛在向大家展示它上百吨的翻卸能力。 

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杜君介绍,武汉厂区主要生产零部件和预组装,货物发往施工现场后才会进行最后的总装。翻车机到底有多厉害,杜君告诉记者一串数据。

以折返式单车翻车机为例,整套系统包含翻车机本体、重车调车机、空车调车机、迁车台等。工作时,重车调车机牵引整节待翻卸的列车至翻车机转子处,列车被C型或O型转子紧紧包裹,液压系统推动转子翻转,把列车从侧面整个翻过来,货物倾泻而下,被倒进地底下的煤斗里。接着,空车调车机会把已经翻卸的空列车推出迁车台,让列车重回铁轨上排列。翻车机本体转子直径8-10米、长约16米、重约120吨。安装翻车机系统的地面土建有3-4层楼高,一进一出呈U字形的两条铁轨穿过的翻卸车间有上千平方米。

“以前火车卸载散料,需要人工或者小型挖机作业,效率低下,卸一车料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单车翻车机每小时能翻卸28节车皮,50多节的火车、5000多吨散料约2小时就能全部完成卸载。”杜君自豪地说。

待油漆的翻车机。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据了解,电建重工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制销售翻车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司生产有C型转子式、O型转子式、双车翻车机、三/四车翻车机等多个产品。据统计,公司已生产了近600台翻车机,根据相关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电建重工公司生产的翻车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今年,电建重工公司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大胆创新,用5年时间突破技术瓶颈

电建重工公司此次获奖的高效折返式双车翻车机系统,是国内首台翻卸能力800万吨/年散料的双车翻车机,一次翻卸两节列车,提质增效作用明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翻车机翻卸效率要求越来越高。2013年,电建重工公司便开始了高效翻车机的论证工作。戴浩林是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设计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瓶颈。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改机械的布置方式、优化配套件、优化单体结构……尝试了许多办法,翻车机的效率还是上不去。

2014年,公司中标重庆果园港铁路专用线港区站场项目,果园港是当时我国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对运输效率要求极高。2年时间内,一台设备增加到两台,并且都采用翻卸量800万吨/年的高效模式,这对翻车机系统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与公司老一辈设计师多番研讨后,戴浩林决定打破原有的思路,全部采用三维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进行动态仿真,计算不同速度下的数据,再进行组合优化。土建设计时,设备与基础要进行碰撞检查,保证设备与基础之间紧凑合理。

经过一年的安装建设,2018年3月,设备进入联合调试阶段。李北斗是当时现场的项目经理,因为难度大,以往半个月左右的调试时间,这回,李北斗和团队花了近半年。设备达到理论速度后,机器出现剧烈震动,李北斗和同事们一点点测试。“我在现场掐着秒表,一秒一秒算时间。得到数据后马上进行计算。即使是现场操作人员按按钮的时间都精确到秒。”

项目现场没有电,项目部就和送电部门一起接线。重庆多大雾,大家经常睡在项目工地以节省施工时间。有时半夜想到了新方案也会召集开会,第二天立即试验。李北斗说:“我们的目标是拉得动、跑得快、停得住且安全。”经过调试,翻车机系统整体速度在以前的基础上提升了约30%,50多节、5000多吨的列车能实现两三秒内可靠制动,误差在2厘米以内。 

翻车机模型。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据了解,2018年10月果园港项目交付至今,电建重工公司已销售10台套高效折返式双车翻车机。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公司总产值却创下历史新高。李北斗说:“理论支持、大胆创新、吃苦精神就是我们成功的秘诀。高效折返式双车翻车机产品的高收入回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奠定基础。”

【编辑:胡之皓】

(作者:覃柳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