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药董事长李亦武: 技术与资本加持,加速构建“医药生态产业链”


从小就立志做一名悬壸济世的医生,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医生,随后一骑绝尘,不到30岁便担任两家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并自主研发出治疗便秘的中药配方。作为人才引进到同济医科大学后,带领团队将一间已近停产的作坊式小药厂,发展成为如今资产达数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他就是同济医药董事长李亦武。

近日,长江日报联合湖北省上市办开辟的《新三板荆楚行 企业价值再发现》新闻专栏,走进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30359),董事长李亦武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了同济医药的快速发展之路。

心痛患病老父,潜心研制“便乃通”获金奖

少年时代,李亦武就立下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梦想,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毕业后,进入嘉鱼县城关医院和县中医院担任主治医师。由于工作能力突出,曾先后被提拔担任这两家医院的业务副院长。

虽然那时事业蒸蒸日上,但是身为一名医生的他也有遗憾,父亲因脑梗塞伴发严重便秘,痛苦不堪。李亦武每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勤奋好学的他决心想办法解决父亲的便秘病痛。

经过5年研究,查阅大量国内外图书资料,他终于摸索出了治疗便秘的中药配方,治好了父亲多年的便秘。李亦武的钻研精神和业务能力深得赞赏,同济医科大学的几位教授将李亦武作为“人才”举荐给校领导。

1992年,李亦武被作为科研骨干正式调入同济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当年,他研制的治疗便秘的中药配方——“便乃通”获得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之后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并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

几年后,受学校领导重托,李亦武兼任同济医科大学制药厂厂长,临危受命的李亦武在进行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生产正常化、产品多样化、市场扩大化、效益同步化”的科技兴厂计划,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人员配备、设备维修、工房改造以及产品筛选等工作,实现药厂的正常化生产。

借助资本力量,公司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制药厂“起死回生”后,很快面临新的问题:虽然有技术有产品,但是没有资金进行很好地开发,也没有力量进行市场推广,再加上生产设备落后,也同样因缺乏资金没法更新换代扩大产能,导致公司没法做大做强。

2000年,高校合并,学校上市公司“华工科技”注资药厂,从而使注册资金仅88万元的校办小药厂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制药公司。为求得更大的发展,李亦武经人介绍认识了信中利创始人汪潮涌,随后借助信中利、中国高新投入的资金,大胆地对同济药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2013年,公司获A轮融资,投资方为信中利投资集团、光谷创投基金,武汉科技投资基金等,公司整体变更为武汉同济现代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同济医药成功在新三板挂牌。2015年,同济医药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为信中利,信中利在前次投入2000万元的基础上,再次追加投资4000万元,至此,同济现代医药共计融资近2亿元。

获得资本助力后,同济医药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动作:围绕医药健康核心业务,通过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成功完成转型升级和战略布局。公司从单一的生产型企业转变为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药物流通、高端医疗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药品生产和销售也分别通过GMP和GSP升级认证。

研发上,公司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研发综合实力,已组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梯次齐备的研发队伍,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深入合作,进行新产品开发。公司坚持产学研结合,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国家药品文号53项,其中国家基本药物13项,拥有发明专利4项,二类新药1项,三类新药1项。

其中,公司专利技术产品便乃通茶根据中药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科技,突破了传统的以泻治秘的疗法,以养肠治便秘,不损伤人体机能,还创新地采用了袋泡茶剂型。该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各地因空气质量问题导致鼻炎、哮喘等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情况,公司与同济医院共同研发中药新药“鱼腥草鼻喷雾剂”,已完成二期临床。为调整产品结构,公司拟并购一家中药厂。

渠道资源整合上,公司对渠道资源丰富的湖北医药集团进行重组,完成资产重组后,为了进一步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公司又入股湖北同济现代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建成药品第三方物流中心并全面投入使用。

瞄准大健康,加速构建“医药生态产业链”

这一系列动作,是李亦武致力于打造“医药生态产业链”的一部分。

“打造医药生态产业链是公司新时期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有助于构建医药行业和谐的上下游企业关系,使上下游产业企业融合性更强,结合更紧密,粘合性更好,从而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李亦武说。

在带领公司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后,如今李亦武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大健康产业。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健康服务业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但产业发展已开始提速,2011-2014年均复合增长率16.3%。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

“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刚刚起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李亦武已加紧布局:同济医药将以集约化、集团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构建医药生态产业链,助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目前,同济医药已与博奥生物、上海联影等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在“环同济健康城”共同投资高端医疗服务项目,成立名医中心、基因检测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干细胞储存与制备中心、康复中心等,推进精准医疗项目在武汉落地。同时,同济医药以该项目为核心,参与设立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经过这一系列资源整合和布局,同济医药生态链已基本形成,为公司下一步实现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陈卫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