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读书会|鄱阳街小学校长纪红分享《快速阅读术》 读书的意义在于“邂逅1%”的收获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对近200名四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的“背靠背”问卷调查显示:82%的学生表示喜欢阅读,但月平均阅读量在5本以下的约占一半。“慢”是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普遍评价,分析原因,有12%的家长认为是因为“不喜欢阅读、被动阅读”,48%的家长认为是“没养成天天阅读习惯”,39%的家长认为是“每句话都读得很仔细”。

如何让孩子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18日下午,鄱阳街小学校长纪红与该校家长面对面,分享了日本作家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带领家长反思自身阅读行为的同时,帮助大家思考和改进“如何进一步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改善孩子阅读行为”。

鄱阳街小学校长纪红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不必强求“都记住”,让孩子自然爱上阅读

纪红说,许多家长都嫌弃孩子“读书慢”,殊不知《快速阅读术》作者印南敦史曾经就是一个慢读者,他是“读一页要5分钟的磨蹭鬼”,但当他改变观点、掌握读书技巧之后,他平均一个月要读60本书,一年读完了700多本,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认为大量阅读对人成长有着巨大帮助,但是要想养成持久的阅读习惯、实现大量阅读,就得改变对“阅读行为”的认知。

在书中,印南敦史分析了很多人读书慢的原因:其一,执着于“一字一句、准确理解”的仔细阅读;其二,期望100%掌握一本书的内容,对一次阅读效果期待过高;其三,受学校学习的影响,把读书当做一本正经的学习过程。而这些原因会导致阅读兴趣的减弱及阅读行为的低效,从而影响阅读乐趣与成就感的获得。

“读书不是一项任务,需要你一字不落的完成,它更像一场探险,等着你去发现书中精髓。这样读书才会更有趣,也更轻松。”印南敦史觉得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在于“邂逅1%”的收获,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都必要“一字一句读”,可以“跳读”,也不要强求自己100%都能记住。

纪红认为,这种观点看似有些偏激,但也不是毫无道理。作为大人想一想我们曾经读过的书,可能大部分都已经忘记了,能记住的也就其中的一两句话或某个片段,但正是这一两句话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却永存心间。所以,解放阅读观,不再强迫孩子必须牢牢记住书中的全部内容。有了这样的认知,孩子就有一种如释重负感,阅读速度明显加快,不仅阅读量相比自己过去而言明显增加,对阅读的兴趣也在提升。

掌握阅读方法,每天固定时间跟书打交道

人们常说读书是改变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快速阅读术》作者印南敦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广告公司职员逆袭成了知名的书评人和作家。他认为,大多数人之所以读书少并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养成有规律的阅读习惯。如果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就要把读书融入到生活规律之中,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

“每天只吃白米饭,时间久了即便再爱吃大米的人都会痛苦,读书也是一样,长时间阅读一本书,也会产生厌倦心理。与其拖拖拉拉阅读10天,不如花一个小时快速阅读整本书,全神贯注把握这本书的全貌。”围绕印南敦史的观点,纪红介绍具体做法:首选适合快速阅读,喜欢看且健康的书籍,以一天一本为目标,坚持六天。多余的一天干什么呢? 专门用来读不适合快速阅读,需要反复咀嚼的书。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实际,固定一个时间来读就可以。哪怕是半小时,甚至十分钟也行。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纪红建议学生读书的时候,把心动的句子、段落记录下来,把那些认为好的内容随时摘录下来。正如印南敦史说的做到“三个一行”:一行采集,即边阅读边摘录,不要一字不落地摘抄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地把内容采用“页码、书名、最喜欢的一句话”的格式提炼为一句话,记录下与你产生共鸣的句子;一行精华,即从“一行采集”中挑出最精华的一行记录下来,作为书的“一行精华”;一行评论,即针对“一行精华”的内容,把你的感想、共鸣记录下来。

营造氛围,提升阅读品质

在这次问卷中,学校还对亲子阅读的情况做了调查。在“你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吗”选项中,23%的家长选“经常”,75%的家长选“偶尔”,1.7%的家长选“从不”。

“父母爱看书,孩子也会爱看书。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会容易让孩子爱上阅读。”纪红邀请家长们加入“2019年鄱阳街小学阅读教育行动”。她说,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努力做到“三要”:父母要做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要坚持亲子共读;要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出自己的看法。“三不要”:不要把阅读作为一种惩罚,不要忘记送书给孩子当礼物、不要忘记让孩子看到你阅读。

现场互动

阅读要“牛嚼”和“鲸吞”并行

一位妈妈:孩子看书比较潦草,我们总说他“读报读题,看书看皮”,遇到阅读理解就原形毕露,该怎么办?

纪红:阅读方式有很多种,既有前面谈到的“三个一行”法,也有“流水式阅读”,享受读书的过程,就像听音乐那样,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就有意义。无独有偶,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秦牧在谈读书时,提到阅读要“牛嚼”和“鲸吞”的方式并行。对有些书不需要一字一句的斟酌,小标题、作者的观点要细读,其他的内容速览,知道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读完它。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你不仅阅读速度提高了,还能更清晰地抓住这本书的脉络,一举多得。你会发现,比起长时间一字一句地把自己埋在书里,这样读书,你会更容易记住书里的内容和知识。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通讯员张丽娅)

(作者:向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