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所学校试点人工智能课,教育部向全球推介武汉经验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8日讯(记者刘嘉 通讯员邹永宁 韩露)12月7日,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在“2021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向世界介绍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演讲中,他介绍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已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湖北省武汉市试点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纳入中小学阶段课程体系的做法,向全球推荐武汉这一经验。

常青树实验学校学生在上人工智能课。(通讯员韩露 摄)

240所学校试点人工智能教学

2019年,教育部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武汉市成为全国首批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之一。2020年秋季,武汉面向全国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专家遴选四套人工智能教材,在部分中小学的三到八年级学生中试点人工智能课,成为全国最早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的几个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共有240所学校成为人工智能教学试点。

“刘老师你好,见到你真高兴!”12月8日,常青树实验学校三年级的一节人工智能课上,一个白色、圆乎乎的机器人向教师刘敏打招呼,让孩子们惊奇不已,纷纷问道:“老师,机器人是怎么认识你的?”

刘敏告诉同学们,人用眼睛和大脑来识别不同的面孔,人工智能机器人也能模仿人的智能,像人一样来识别人脸。同学们两三人一组,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同样的机器人,在刘敏引导下,孩子们将面部对着机器人的摄像头,完成人脸信息采集,形成数据库后,机器人也“认出”了每一位同学。

“人工智能课上,我们首先会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人工智能,了解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随后会带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编程方法,循序渐进地让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实践人工智能技术,培养他们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素养。”刘敏介绍,学校采购了25套机器人设备,学生们已经可以通过在平板电脑编程,“指挥”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人脸识别,移动行走等功能。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不仅是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还和水果湖二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等入选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全国拥有这一称号的小学仅30余所。在常青树实验学校,学生每隔一周上一次人工智能课,这门课也迅速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课之一。今年10月,常青树实验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教育事业部青少年培养基地合作,共同培养人工智能、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六(6)班的王泳权说,人工智能让他看到了科技的无限可能,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

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人工智能公开课《智能家居》上,孩子们复习AI(人工智能)和LOT(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互动环节后,他们对着智能音箱发号施令,跟随着视频畅想未来的智能家居生活。汉阳区楚才小学三年级的人工智能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装迎宾机器人。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试点学校的实践基础上,武汉将分步骤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全覆盖。

常青树实验学校学生在上人工智能课。(通讯员韩露 摄)

千余名“教育首席信息官”引领智慧教育变革

不仅开设人工智能课,武汉还在各区教育局和中小学设立了1191名“教育首席信息官”,负责所在单位教育信息化全面工作,统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应用和管理,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创新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等。首席信息官考核纳入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加强各类专项培训,不断提升首席信息官技术领导力、信息领导力和战略领导力。

“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武汉不断升级智慧校园建设、深化课堂教学实践,为中小学的教学提质增效。”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里,市、区财政投入6亿多资金,在前期基础上完成了120间智慧教室、120间人工智能实验室、120间初中理化生实验智能化标准化考场、120间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并推进第三批120所四星级智慧校园和10所五星级智慧校园建设。

目前,武汉市共有53所学校成为“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实验校”。依托智能技术,“5G+教育”、“VR+教学”、“AI+教师”、全息课堂、智能巡课等也陆续进入校园。“武汉正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场景智能覆盖,构建技术赋能的新环境、深度学习的新模式、智慧教育的新生态。”该负责人表示,未来,武汉还将加快推进教育大数据服务体系应用实践,探索“智能+”条件下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实施大数据支撑的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武汉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舒筱】

(作者:刘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