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又被诉:公共知识应该免费开放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常少华

近日,中南财大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对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打起了官司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这一事件引发广泛热议。

长期以来,中国知网在授权、收费等问题上的诸多不合理做法,引起普遍诟病,虽多次遭诉,但依然没有做出改变。这一状况应该得到重视,加以治理,规范知识传播渠道。

中国知网始建于1999年,从创建之初看,基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理念,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这一定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是为知识共享创造便利条件。

如今看来,中国知网在逐渐偏离轨道。虽然还是知识服务平台,但知网仗着“一家独大”,靠公共知识牟利,并且价格连年上涨。不经授权收录论文,表面上是侵权,实质上是在付费模式驱动下,占取更多知识资源,以获取更大利益。这样的做法,让知网获利颇丰,却为公共知识传播设置了阻隔,人为抬高了公众获取公共知识的门槛。作为我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知网既然占据着最大的资源优势,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作为公共知识的学术论文,是国家投入、社会积累、个人付出的合力结果,本就该让社会免费共享,而不是让人们花高价购买。公共知识只有被最大程度传播和共享,知识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被利用,知识才能更新发展,才能推动人类思想交流和社会文明进步。

中国知网是被赋予这样的期待开始的。知网本应该降低获取知识的门槛,而不是设置或提高获取知识的门槛;知网本应该朝着便利知识共享的目标努力,而不是让知识共享变得困难。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要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借平台的绝对优势去牟利。

让公共知识免费开放,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专家指出,国外期刊正发起“开放获取运动”,让学术资源免费共享,推动学术信息开放,使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内更广泛地使用和分享。

中国知网应改变运作方式,其趋势应朝着公共知识免费开放,而不是越加限制知识传播;应强化公益属性,而不是过分追求产业化。中国知网该如何回到本位?该如何推动公共知识的传播免费化?这些问题十分重要。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将尊重知识的理念落在实处,也能为社会创新释放更多动力。知识的价值和力量不可被低估,为公共知识传播最终实现免费创造更多条件,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持续努力。

【编辑:邓腊秀】

(作者:常少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