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余秀华等50多位诗人,登黄鹤楼吟诗

著名诗人余秀华即兴背诵自己的作品《因为你不了解世界是怎样的》 通讯员刘钟仁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9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张洁)28日晚,黄鹤楼编钟厅,第二届黄鹤楼诗歌音乐会暨公园·公共空间诗歌启动仪式在优美的童声合唱中启幕。尽管下着夜雨,不少诗歌爱好者仍从武汉三镇赶来,不顾座位有限,全程站立,与知名诗人韩东、杨黎、余怒、余秀华及“全球华人咏黄鹤”第二届黄鹤楼情诗大赛获奖者、本地诗人一起,共度一个诗意盎然的夜晚。

第二届黄鹤楼诗歌音乐会由湖北省作协、武汉市文联、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主办,50多位诗人出席音乐会。其中,“全球华人咏黄鹤”第二届黄鹤楼情诗大赛,从第一届面向武汉130万在校大学生征集诗作,扩大到全球华人圈,截至3月15日,得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各个国家和地区诗歌写作者的热烈响应。众多投稿作者中,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仅12岁,共征集到5000多首诗歌作品,再次证明黄鹤楼文化在全球的魅力。

按照评审规则,评委们在最后入围的56首诗歌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来自北京的青年诗人陈政以《日暮乡关何处是——致李杰》获得唯一的一等奖。

当晚的音乐会,诗意妙音流淌,歌手郭进演唱了最新作品《黄鹤楼》,歌咏月光下的黄鹤楼之美。来自武大的朗读者分别朗诵了情诗大赛获奖作品及杨黎《一匹白马》、余怒《第一次》、韩东《梦中一家人》、张执浩《神马》、 小引《去山顶种一颗橡树不是松树)等,著名诗人余笑忠、沈浩波、余秀华作为诗人代表,上台朗诵了自己的作品《仰望》《友情与爱情》《因为你不了解世界是怎样的》。当天备受粉丝追捧的余秀华上台朗诵时,读到兴起,甩掉诗单,脱稿背诵,获得现场观众热烈的喝采和掌声。

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北京的诗人陈政(中)上台领奖 通讯员刘钟仁 摄

音乐会间隙,本届黄鹤楼情诗大赛大奖得主陈政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的采访。他说这首诗作缘于2013年去荆州开会,返程时特意为看黄鹤楼而来武汉,获奖作品《日暮乡关何处是——致李杰》,就是为了纪念当年和他一起登楼的朋友李杰,“黄鹤楼作为长江中游的千古名楼,也是中国汉语开出绚烂之花的地方,有故园情有离别意。无论是崔颢还是李白笔下的黄鹤楼,都不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地标,还是中华民族心理特征的折射,是写给世人的共同诗篇”。

陈政的作品,既化用唐宋名作典故,又妙接时下的朋友圈以及青少年诗歌教育现状等,他坦言是有意为之,“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历史传统的楼宇,也是现代的进步的,要呈现当下日常的诗意”。

为让市民充分领略当下的诗意,“公园·公共空间诗歌活动”也在这个美妙的夜晚正式启动。据介绍,为让文学走向大众,让诗歌点亮天空,此前在地铁公共空间展示的诗歌,从地下走向地面,从地铁走向公园,在树木鲜绿、天空蔚蓝中,让诗歌展现城市文化魅力。

全国重量级诗人黄鹤楼上谈诗歌

在诗人的眼睛里,一朵云,停歇在黄鹤楼上,才具有了含义。

鲁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张执浩是本届情诗大赛的评委,他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第二届参赛的诗歌普遍水平较高,整体超出预期,可惜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作品还不够多。“这就要求诗歌赛要持续做下去,不断推动现代人对黄鹤楼这一诗歌意象的了解,让诗歌情感与诗歌第一楼发生关联。”

作为在黄鹤楼下生活了30多年的当代诗人,张执浩认为在黄鹤楼巨大的声名下写作,也是一种巨大的阴影和压力,“崔颢写了,李白没法写,每个写作者总想比别人写得好”。他一直想写部《在黄鹤楼下谈诗》,目前还在酝酿最佳状态,“写出既和古代诗人有种呼应,传承古人某种精神的诗歌,又能写出新意,重新给这个楼赋予当代感,现代感,非常重要”。

著名诗人韩东作为颁奖嘉宾,一路从纽约到武汉,50个小时没有着床,只为赶赴一场名楼的诗歌盛宴。他认为,以名楼的名义,举办诗歌大赛和朗诵会,将40多年的诗歌成果和大众分享,形式很好,“据我了解,在影视作品甚至某些舆论中,只要出现诗人的形象,不是疯子,就是小丑般搞笑,其实诗人就是普通人,让诗歌诗人走向公共空间,可以破除大众对诗人的神秘感和误解”。

成都诗人杨黎非常欣赏武汉地铁空间里的诗歌陈列,“地铁有现代性,我在武汉的地铁站台上遇见过我自己的诗歌,非常惊喜”。

余秀华则认为在黄鹤楼上朗读自己的诗作感觉非常好,“站在黄鹤楼上,感觉一条长江都流进了我胸膛。女人是水做的,长江水做的女人世界最美”。

诗人小引则认为黄鹤楼无与伦比的特质,让它成为富有中华文化特质的楼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搭建桥梁,传承几千年的文脉。”

【编辑:朱曦东】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