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当我们谈渔具时,我们谈些什么

文/袁毅(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左眼玻切手术后,我出院回家休养月余,趁妻子不注意,偷得浮生半日之闲,随手翻开文字不多而图片多的《渔具图谱》,用眼睛和心灵把玩摩挲华夏先民捕鱼而食的纸上烟云,从中寻得一份返归自然、放旷恬淡、荡涤烦忧的闲情雅趣。

80后作家、海洋文化研究者盛文强积数十年之功,查阅20种古籍、14种图像、15种方志、10种专著,写就了图文并茂、美得令人窒息的《渔具图谱》。此书钩沉渔具的朴拙美与原始渔猎精神,8大类、120幅精美渔具图绘,完整呈现了2000年中华渔具谱系。

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渔猎文明比农耕文明出现还早。江河湖海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既为国人生存提供必须资源,又因其辽阔深邃、不可掌控而在文化上充满遐想空间。

渔具是人类在长期渔业劳动中建立的工具体系,时至今日,在江河湖海中仍可看到《诗经》里的大量渔具。《诗经》中提到的渔具名目有网、钓、罛(gū)、罭(yù)、汕、笱、罶(liǔ)、罩、潜、梁等十余种渔具渔法,这些渔具名称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几乎一直延续至今,足见这种传统的强大。汉画像砖中的汉代渔业灿然勃兴,大致有徒手捕鱼、网捕鱼、叉鱼、钓鱼、罩捕鱼、鱼鹰捕鱼、水獭捕鱼等多种景观。《淮南子》曰:“钓者静之,罛者扣舟,罩者抑之,罣(guà)者举之,为之异,得鱼一也。”虽然用的渔具、方法、原理各不相同,“得鱼”却殊途同归。

《渔具图谱》挑选历史图像中所出现的渔具图,分作渔舟、网罟、钓具、掩罩、笼壶、陷阱、耙刺、动物八类,这些图像分别来自古籍插图、文人绘画、民间艺术等各类图像系统,皆为主观描摹,或可窥见历史中的渔具奥秘。比如明代画家仇英的《桃花源图》绘制了渔舟。仇英此图是依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而作,选取的是渔人发现一处洞穴,于是泊船,进洞去查看。正是陶渊明写到的场景:“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值得玩味的是,渔夫进洞时拿着桨,桨相当于钥匙,若无桨,船就不会被人偷走。这一细节的刻画,恰恰传递了仇英的个体经验,这正是当时渔船实际情况的反映。

“古来贤者,多隐于渔”。在中国文化中,“渔”与“隐”映射着中国文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并在某种角度上影响着我们后世的诗画与文化。贤者隐士们垂钓隐逸之乐,唐人司空曙用一首《江村即事》表达得淋漓尽致:“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渔读、渔获、渔隐是历代中国画家常用的国画题材:白鱼几尾,篓半收竿。一簑烟雨,一剪闲云,一溪月,一滩鹭,一摞书……以此表现文人对清雅闲适、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垂钓不同于捕捞,成为士绅阶层的消遣,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旨在娱情乐志,与生存问题关联不大,故而和渔夫的捕捞谋食有所不同。但也有人手持钓竿,因垂钓声望素著。比如明代严子陵,三拒光武帝之聘,垂钓于富春江畔,其钓台遗迹至今犹存。

唐人张志和曾作《渔歌子》:“西塞山边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该书中收录鱼竿清刻本《各种名笺》,在一张名笺中,按照张志和《渔歌子》的大意,绘有钓竿、白鹭、斗笠、蓑衣、草鞋和鱼篓,这些都是渔夫常用的工具、钓具。类似这样“渔”与“隐”的精妙图文,书中俯拾皆是,正因为如此,《渔具图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与农耕文明截然不同的水乡与海洋文化,展示了一种闲适、富足、诗意、梦里的水乡生活。

此外,《渔具图谱》还展示了渔具质朴之美,渔具制作和运用的不断升级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反映了先民的生存智慧,从中不仅可以体察渔具的审美意蕴,也可作为一份人类学及民俗学的图像志。

一般人认为鸬鹚渔业形成于商代。鸬鹚经人驯养后,养在家中,俨然家禽一般,江南人称鸬鹚为“渔鸦”,四川人叫鸬鹚为“乌鬼”,有“家家养乌鬼”之说,可见鸬鹚渔业地域分布之广。沈括《梦溪笔谈》中记四川人养鸬鹚捕鱼:“蜀人临水居者皆养鸬鹚,绳系其颈,使之捕鱼,得鱼则倒提出之,至今如此,予在蜀中见人家养鸬鹚使捕鱼,信然。”

对照四川绵竹出土的水獭捕鱼汉画像砖和1845年法文版岱摩的《开放的中华》中鸬鹚下水捕鱼的中国版画复制,可看出人类学及民俗学的些许端倪,版画暗藏“有余(鱼)”的隐语,即人们对丰饶之年的希冀,让我不禁生发出悲怆沧桑的历史之感。

当我们谈起渔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呢?借由《渔具图谱》,我们是在谈论大江大河、大湖大海里的小文化、小情趣、小忧伤,我们是在谈论一部工具志、闲情录、文化史,更是谈论精神文明的片刻休憩。渔具是古老的东夷部落精神的孑遗,原始渔猎精神正是在纷繁的渔具谱系中得以具现。渔具既是历史的物证,也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生活印记;它是古人的工具史,也是今人的闲情志。

人类在江河湖海中,搏击、捕捞了上下五千年,但留下的可考证的图像和史实微乎其微。盛文强从渔具的图像史料这条小径,进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现场,打捞出渔猎文明之吉光片羽。让身居千湖之省百湖之市的我,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感动。翻阅此书,好像自己也被融入渔具的古典时代和江河湖海的风浪之中,在繁忙都市生活里,体会到一种悠然闲适、俯仰皆景的人生意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