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世界集邮展 讲中国邮故事”定期专栏稿 | 几许邮鸿忆江城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2日讯 作者:刘惠吉(昆明)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武昌卓刀泉的某设计院出差学习,对武汉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下个月,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将在武汉举办,“天下知音,邮聚江城”的号角,让我期盼着能与昔日的同事共赴盛会,为了共同的业余爱好聚首武汉,再去一次首义文化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共同制作几枚标准的极限明信片以偿夙愿。

198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修葺一新,成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成为武汉市最有历史意义的名胜之一。

作者保存的1982年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门票

趁着周日休息,我与同事一起去参观。那时需要买门票,5分钱。我们把军政府会堂、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以及陈列的历史资料和文物,都细细参观了一遍,感觉意犹未尽。那时,辛亥革命博物馆还未建盖。头一年的《集邮》杂志十月号夹赠了一张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画页,我贴了一枚J68《辛亥革命七十周年》(3-3)“武昌起义后的湖北军政府旧址”邮票,想盖个戳,在附近却寻不到邮局,只好作罢。

距武昌起义纪念馆不远的黄鹤楼,当时正在重建。长江对岸的“亚洲桅杆”——龟山电视塔,也还没有踪影。只有晴川饭店竖立在江边。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大江东去之浩荡气势,令人叹服。汉阳的归元寺、古琴台、晴川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武汉疆域之大,使我尝到“苦头”,学习、住宿在卓刀泉,实验室却在汉口的码头旁,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多。不过,这也给我带来了逛邮局盖戳的机会。有一次在航空路邮局,我发现当天使用的是隶书体的日戳,连忙盖了一个。隔了两天,又发现有1965版的长江大桥明信片零售,赶忙买了几枚。可惜当时没带纪43《武汉长江大桥》邮票,否则要做几枚极限片。

作者收藏的1965版长江大桥明信片

曾有一天,我与同事在江汉关遥望长江大桥似不太远,便步行过去,殊不知在汉江口南岸嘴对面绕了个大弯。那次步行过大桥,有战士持枪守卫在桥面,使我感受到大桥的重要性。在龟山引桥的陡坡上,又目睹“红袖套”监督自行车下车推行,是当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推行。在又一个好天气的周日早晨,我们在蛇山桥头堡留影,如今看来,满脸的稚气青涩如同一件过往的邮品。

30多年前,作者在武汉长江大桥蛇山桥头堡留影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的航运枢纽和商业中心,来自五湖四海的经商者历经长江、汉江的浩荡洗礼,血脉里流淌着祖辈跑江湖、闯码头的基因,涌动着敢冒险、敢为天下先的意识。辛亥革命第一枪打响在此地,而不是他处,当在情理之中。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式的兵工厂——湖北枪炮厂,晚清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解放后建造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第一条贯穿大江南北的铁路——京广线,改革开放后被誉为“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等等,武汉的第一不胜枚举!

1982年航空路邮局使用的隶书体日戳

生活在这座滨江都市的人们,历练了坚韧的个性和活络的头脑,开放包容、豪爽旷达、坦率耿直。在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我与同事先后被调动到不同的新单位,随着工作的繁忙而逐渐疏于联系。

世事沧桑,如今的武汉正在“复兴大武汉”的号角中,激情四溢地重返国家中心城市行列。30多年一挥间,世界邮展来到武汉举办,带给我一次重返江城的理由和机会,期盼与昔日的同事再聚,再去一次辛亥革命博物馆,再看一看长江大桥,共同制作几枚标准的极限明信片,把当年留下的遗憾一一弥补。(整理:长江日报记者胡蝶)

【编辑:叶子】

(作者:刘惠吉 胡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