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蛙为啥没被自己毒死、高铁如何以声消声?49位科学大咖带你“涨姿势”

科普讲解大赛现场。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8日讯(记者陈洁 通讯员陈长丽)有着“追光捕手”之称,能拍摄超快现象的高性能条纹相机是如何工作的?高铁上的“降噪头靠”是如何实现以声消声的?毒蛙那么毒,为啥自己没被毒死?为期两天的中国科学院2019年科普讲解大赛5月8日下午在武汉植物园落幕。现场,科学达人们用幽默生动的科普解说,为公众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完美交融的科普盛宴。

人眼只能识别时间间隔大于1/24秒的现象,植物光合作用过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化学反应的分子动力学过程……这些1微秒内超快现象如何捕捉?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陈萍讲述了尖端科学仪器高性能条纹相机的原理及运用。高性能条纹相机凭借硬核技术照亮科学之美,让人惊叹。

“你有没有想过,像毒蛙那样能产生极具杀伤力的生物,是如何实现毒人不毒己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宋梦洹向公众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原来,毒蛙用于防止自己被捕食的毒素,可通过与动物神经系统中的受体结合,使其他动物中毒。但是毒蛙自身神经系统受体发生了微小基因突变,演化出对自身毒素的抗性。

“古有武林大侠以毒攻毒,现有科学家以声消声。”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的陈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家利用声波的相消性,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声波消除高铁振动声,为高铁降噪的科学原理。

科普讲解大赛现场。

从天文地理到生物气象,49位科普达人带领公众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翱翔穿梭,发现宇宙奥秘,领略科学之美。

此次科普讲解大赛分为半决赛和决赛两个部分。比赛设置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科技常识测试、评委问答多个环节,选手们讲解内容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医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好的科普讲解就像一场成功的脱口秀。”著名科普作家吴宝俊介绍,面向大众的科普讲解,是使用艺术的语言讲解科学原理。

来自中科院地理环境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等中科院36家院属单位参与了该活动。经过激烈角逐,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孙绘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宋梦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方思敏斩获大赛一等奖。

【编辑:金鑫】

(作者:陈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