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大学毕业论文致谢写了6000余字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6日讯(记者张维纳)6月16日上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2022届毕业典礼,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苏正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6月16日上午,苏正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上发言。

“我来自四川大凉山,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从一个放羊娃成为一名大学生……”苏正民的老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一个小山村。1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不幸去世,他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苏正民幼时和母亲的合影。

苏正民辍学后,当地政府为他办理了低保,提供助学金,让他得以重返校园。大学期间,苏正民获得了免息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等一系列政策帮扶。



苏正民的本科毕业论文封面。

苏正民的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作为民商法专业本科毕业生,苏正民的《论志愿服务的政府责任及其立法规范》毕业论文写了2.5万余字,其中致谢部分有6000多字。

“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我是靠着山泉、野果跌跌撞撞地活了下来。”他在致谢中回顾了自己虽“坎坷崎岖”但“充满光亮和希望”的求学之路,并点名致谢65人。

“阿苏,我看武汉降温了,给你买了套被子,你去取一下。”大二那年冬天,远在北京出差的赵晓老师知道苏正民一直盖着一床薄被子,就给他买了一床厚棉被。

4月21日,苏正民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苏正民说,正是无数像赵晓老师一样的恩师和好心人,毫无保留地给予他家人般的温暖与帮助,让他的大学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大学4年,苏正民献血32次,并加入中华骨髓库、签署器官遗体捐献协议;发起助学计划,募集助学金4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66名;组建志愿服务队,面向凉山留守儿童提供夏令营等公益项目。



苏正民的论文致谢在朋友圈获得众人点赞。

该校巢容华副教授介绍,法学院本科毕业生论文正文字数为1.2万字左右,致谢部分字数不做要求。从教20余年,她读过很多学生的论文致谢,苏正民的论文致谢令她印象深刻。

苏正民大学期间获得过多项荣誉。

苏正民的献血证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卡。

母亲常对苏正民说的一句话是:“别人给我们一碗饭,我们要回馈一袋米。”作为2022年“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苏正民毕业后会先到凉山支教一年再回母校深造。


大学期间,苏正民多次前往凉山支教,图为他(右)在家访。

今年8月,将与苏正民一起前往凉山支教的严宇飞看了苏正民的毕业论文致谢后说:“我曾问苏大哥,毕业后为何一定要回大凉山。读完致谢全文,我理解了他的执着。”

点击下图阅读更多>>>

【编辑:侯方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