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hans
5月来了,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月湖的初夏,美景酿画。
生活在此处,
每天流连在绿瓦红墙下,
与崭新的芳香擦肩而过。
我们很好奇,
工作在这里的园林人,
怎样在浓厚的自然生气里,
保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效集中力。
我们走访了月湖风景区管理处,
发现了几位青年,
诠释了“热爱”这件小事,
很硬核!
哪怕是在古色古香的旧枕木上工作,月湖的青年依旧很“硬核”。运用一把电锯,一些废弃的竹子,景区策划科的高城洲就能“巧变魔术”。“动作要快,作品要帅”,秉持着这样的原则,不出3小时,在体感28度的骄阳下,高城洲制作出200个3-5cm的小竹节。
春夏之交,景区正值竹林修型期,修剪出来的废竹原本应该被清理掉,但是敏锐的园林人为了不浪费长势良好的竹子,决定将它循环利用,作为“公园大课堂”活动的小道具。
得知这个消息,高城洲反应迅速,与同事讨论决定将竹子制作成道具。在直径只有1厘米的竹子上使用电锯,是一个精细工程,高城洲揽下这个活就开始“干”起来了,而为了干好这件事情,他花费了几天几夜。
“小工程,大制作。我们身为园林人,把一件看似普通的植物制作成精细的作品,是基本素养。”高城洲说。
在高城洲完成电锯的工作之后,200个小竹节却面临着“棘手”的问题,由于“公园大课堂”活动主要面向的是中小学生,在运用道具时,必须得保证安全和便利。这时候身高1米8大个的吴笛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细致打磨工作。
花费整整两个中午午休时间的吴迪,将每一个竹节都打磨平整、光滑,“虽然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作,但我们希望孩子们拿到道具的时候能感受到园林人的用心和细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这是月湖风景区工作人员看似“佛系”背后的匠心。
将裁截好的竹节,打出对穿孔,用冰棒棍制作兵器,巧用废旧瓶盖制作“小竹人”,一堂生动的“环保课程”,在园林人的自然智慧中凝聚而成。
5月12日正值母亲节,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最有趣、最生动、最有意义的活动,一个个形态可掬的小竹人惊喜出炉。
活动现场,所有作品将送给参与活动的母亲。景区植物导师冷新武还将深度科普竹,现场制作竹笋,带孩子们体验“舌尖上的月湖”。
月湖的“能工巧匠”还很多,
他们有的是守护一花一草的园林工人,
有的是景区的“微笑代言人”......
他们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知音湖畔,
与岁月并行,
留下静默而动人的“点点滴滴”。
诠释着静水深流,
奔涌成海。
(编辑:张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