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马座α星:可能是最受地球人宠爱的星系

作者:梁珂

ProximaCentaurib

最近,人类发现了又一颗“第二地球”,它距离我们仅4.24光年,被命名为“比邻星b”(ProximaCentaurib)。据欧洲南方天文台(ESO)介绍,这颗行星位于恒星宜居带内,或许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太阳系外生命居所。

这个消息似乎并没有像上一任“第二地球”克卜勒452b那样引发刷屏,除了学术界和新闻媒体,只有一个群体露出了狂喜的表情,那就是科幻迷。具体到国内,基本上也就是《三体》迷。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比邻星b”本身,而是它所在的星系——半人马座α星。

半人马座α星

半人马座α星位于天空南方的半人马座,它的出现之所以能同时刺激到天文界和科幻迷的神经,主要基于2个原因:

首先,它是一个三合星系统:半人马座α星A+半人马座α星B+半马座α星C(又被称为“比邻星”)。作为最广为人知的三星系统,它是刘慈欣创造“三体世界”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因此,对科幻迷来说,“比邻星b”的发现无异于传达了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讯息:一个类似三体的星系可能有生命存在,因此,三体世界,以及类似三体人的生命体可能就在4光年以外的某个地方,正经历着文明的迭代与繁衍。科幻与现实的距离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近过。

更重要的是,半人马座α星与我们的距离非常近,只有4.24光年,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

4.24光年有多近?对比一下去年的网红“克卜勒452b”好了,它与太阳系之间距离长达1,400光年;以目前人类所发射最快的飞行器“新视野号”的速度,也需要2,580万年才能到达。如此庞然的数字完完全全超越了一个正常人的经验体系,因此在短期内,这个听起来很美很理想的“第二地球”只能以一种接近“图腾”的形式活在新闻标题,以及科幻小说家的意淫里。

相比之下,4.24光年听上去就像是一个踮起脚蹦跶两下就能够达成的“小目标”。在太空探索领域,“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砝码,它意味着人类能在更小的成本下对一个星系进行有效的观测、交流,乃至尝试抵达。

而在科幻领域,“近”也比“远”要迷人的多,否则从《月球旅行记》到《火星救援》,我们何必要在这些触手可及的星球上加诸那么多的天马行空。而半人马座α更迷人的地方在于,它与地球只是相对意义上的近,但在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下,还需假以时日才能看清它的真实面目,这便给文学留下了更大的虚构空间。

《三体》并非个例,自从101年前半人马座α星被发现至今,它便一直是科幻作家在幻想地外文明时极为钟爱的一片领地。尽管“比邻星b”才刚刚闯进人类的视野,但在幻想领域,它所在的星系已经被人类的想象力“殖民”了将近一个世纪。

擎天柱和大黄蜂

可能是你童年最熟悉的半人马星人

我们想到的第一个例子不能算是科幻。在《变形金刚》的漫画中,那些钢铁怪物的母星“塞伯坦星球”最开始便是半人马座α星系的一员,却在一次早期的星际战争中脱离了出去。

半人马座α其实并没有在《变形金刚》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感可能还不如迈克尔贝在电影中植入的那些汽车品牌和梅根福克斯的腰围。但这样一个对故事主线无甚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多此一举的背景设定却反映出,如果一位漫画师想在真实的宇宙中给一个外星物种寻找故乡,他会选择半人马座α。

半个世纪前

用《我爱我家》的画风搞一场太空殖民

从剧照中僵硬而又喜庆的画风可以看出,这起码是一部半个世纪前的出土物。《迷失太空》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美国家庭喜剧,算是太空竞赛时代拍给小学生看的科教片。故事的主角是鲁滨逊博士一家,他们穿着亮闪闪的宇航服,驾驶着亮闪闪的飞船,被派往半人马座α星系执行殖民任务。对,真的是殖民任务。

直到83集剧集结束,这一家子也没有到达半人马座α星系,他们就像更有名的那位鲁宾逊一样,迷路了……但无论如何,假设半人马座α真的有智慧生物,我们在外交辞令中一定不能漏掉这样一个信息:地球人向你们派出的第一支殖民队伍是一群熊孩子。

如果卡神猜得没错

半人马座α和我国张家界没什么两样

身为好莱坞最知名的死理性派,詹姆斯卡梅隆导演为电影中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设计了一整完整的天体物理学设定——潘多拉星球位于半人马座α星系,是普利斐摩斯星球的第五颗卫星,丛林密布,矿产丰沛,其中蕴含的“超导矿石”更是演化出了山峦漂浮的奇异美景。

在电影中,地球人所觊觎的正是这种超导矿石。从这一设定中,我们倒是隐约看出了艺术界关于地外文明的思潮演变:在上个世纪的外星人故事中,我们听到的版本大多是“外星怪物觊觎地球资源,继而发动殖民战争强取豪夺”;而在《阿凡达》中,这样的关系发生了倒置。

关于这个问题,“搜寻地外文明计划”(SETI)的总监,天文学家SethShostak曾有过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认为这种“地球保卫战”的故事恰恰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无知(虽然《独立日》和《火星人玩转地球》依然是了不起的电影)。在茫茫无际的宇宙中,地球上的资源微不足道,我们没有那么矜贵,也没有那么特别。

伟大的阿西莫夫

再一次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

在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科幻小说”的《基地》系列中,阿西莫夫在故事的第五部《基地与地球》中来到了半人马座α星系。这一部的故事发展到了追寻生命本源的阶段,主角崔维兹一行人从第一基地出发,试图寻找人类的诞生地——地球。在此过程中,他们在距目的地4光年的半人马座α星系发现了一批不为人知的人类居民,作为星际移民的遗腹子,他们进化出了独属于半人马座α的人类文明。

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阿西莫夫便在他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HomoSol》中将人类的星际迁徙之地设定在了发现不久的半人马座α星系。我们无法确定《HomoSol》是不是全世界第一篇以半人马座α为背景的科幻小说,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阿西莫夫在当时依然算是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

《银河系漫游指南》忘了告诉你

半人马星人长什么样

在英国人的脑洞里,半人马星人长得比《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沃贡人还要倒胃口。上世纪70年代,第三任神秘博士跟这群不友好的外形使者打过交道。英国人似乎对外星人没什么好感,把他们设计成了放大版的绿色蠕虫,迟钝,愚蠢,雌雄同体,且所有人共用一个名字——“AlphaCentauri”。

外星生命的“第一次接触”不是物理问题

而是哲学问题

如果人类真的在半人马座α星系发现了外星生命,我们该如何与他们开展外交?MaryDoriaRussell1996年创作的科幻小说《麻雀》给出了一个颇有深意的答案:基督教会派出了一名神父和一批志愿者作为使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往半人马座α;最终只有神父一人归来,且精神完全崩溃。

无论神父遭遇了怎样的精神冲击,这背后的根源依然是“第一次接触”的难题。踏入异星球的人类使者就像是抵达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双方的认知差异不可避免会造成冲突和矛盾,而当这种差异放大到物种,乃至有可能是维度层面,人类不得不谨慎做出选择。

1986,太空漫游

这部小说来自《2001太空漫游》的作者ArthurC.Clark,是他在1986年完成的一次文学实验:如果没有出现新的技术突破,没有其他星际旅行作品中那些视物理法则为无物的“黑科技”,人类有没有可能抵达最近的恒星系——半人马座α?

“我利用了已知的、或者可以预见的技术来描绘人类在地球之外的首次航行,书中的任何部分都没有违反或否认已知的科学定律,唯一称得上大胆的构想只有“量子引擎”。如果科学的发展证明它纯属空想,其他星际航行的方法也还是存在的。如果我们这些二十世纪的原始人都能将它们想象出来,那么未来的科学研究无疑会比我们走得更远。”

三体星人也许并不存在

但大刘依然钟情于三星系统

其实《三体》中的三体世界与现实中半人马座α的三星系统完全不同——三体世界由3颗质量完全相同的星球组成,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作永恒的不规律运动,从而给三体文明带来了“恒纪元”和“乱纪元”的难题。现实则没有这么戏剧化。

《三体》中的半人马座α只是影射,而刘慈欣的另一部作品《流浪地球》则真正地把人类星际逃难的目的地设定在了那个4.24光年外的星系。与《遥远地球之歌》不同,这一次,人类的诺亚方舟不再是巨型的宇宙飞船,而是被挂上强力发动机的地球本身,而这场漫长的逃亡时长达2500年。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把人类变成了宇宙的游牧民族,相信在抵达半人马座α的那一刻,这个物种也将于你我不再相同。

回归现实来看,这些年,我们有一个怪异的感觉:似乎NASA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鸡汤贩子。他们用昂贵的设备穿透重重星海,将一张张从成百上千光年外反射而来的光芒定格下来,送到我们的眼前。你明明知道,这些小小的光斑远在你的寿命以外,却还是被撩拨得野心勃勃。

这再一次解释了科学界和科幻界对半人马座α的执念:它不太远,在一个普通人类微不足道的寿命里,我们说不定有机会窥见它的真颜。而一些了不起的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今年4月,霍金冷不丁地放出了一个大新闻:他和俄罗斯富豪尤里·米勒、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等人一起开启了“突破摄星”(BreakthroughStarshot)计划,往半人马座α发射一个纳米探测器舰队。它们将以1/5的光速向星际进发,将用20年的时间到达观测地。

是的,只要20年,相信读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都能在有生之年目睹这一壮举的达成。那一刻,现实将比科幻浪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