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等待,偶像不再停留在光盘里:一位武汉姑娘与俄罗斯画家的跨国之恋

道尔斯基在作画中,陈敏陪伴左右。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陈敏,生活在武汉的中国姑娘。道尔斯基·巴维奥·亚历山大洛维奇(英文名Pavel Dolskiy),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画家。

因一次画展,陈敏对教学光盘中讲授石膏素描的道尔斯基崇拜了10年。10年等待,偶像不再停留在光盘里。后来,年龄相差10岁的两人在圣彼得堡走进婚姻的殿堂。

如今,女儿快两岁了,在武汉工作和生活的道尔斯基,近年也迎来了他的创作高产期,武汉的市井生活也陆续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一场画展改变人生

道尔斯基在作画中。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2021年12月29日凌晨3时,道尔斯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走进画室,继续一幅汉服作品的创作。

道尔斯基2021年创作了近40幅作品。最近,他迷上了汉服,并和妻子陈敏一起加入了一个汉服社团,看汉服展、听汉服讲座。

道尔斯基创作的汉服绘画作品。图源:陈敏

道尔斯基与陈敏的爱情故事,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2006年,18岁的陈敏在武汉一所高中读高二。当年10月底,“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在武汉博物馆展出。陈敏看到博物馆门口悬挂的展览横幅,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这不经意间的选择,改变了她的人生。

陈敏的老家在浙江温州,父母很早来武汉做生意;陈敏出生在武汉,后来读书也基本都是在武汉。

按照父母的规划,陈敏高中读理科,大学学经济,毕业后接手家里的生意。但这场绘画展,击中了年少的陈敏,也打破了父母为她规划好的人生。

这场绘画展汇集了俄罗斯多个博物馆的100多幅绘画作品,第一次看绘画展的陈敏被强烈震撼。她带着面包和水,连续3天去看展。

绘画展结束之际,陈敏购买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录制的全套教学光盘,并在家里反复观看。道尔斯基讲授的是石膏素描,手握画笔行云流水,穿着红色毛衣的他显得英俊又自信,陈敏被他深深地吸引了。

光盘所附的资料介绍,道尔斯基2002年(24岁时)获列宾美院红色博士证书(各科成绩均优),是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最富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他用8个小时精心创作的这幅石膏素描,是难得一见的石膏素描珍品。教学光盘全程记录了这一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创作全过程。

陈敏决定,自己要从理科班转到美术班,她要考美院。母亲说她胡思乱想,“没有一点绘画基础,就敢从理科转美术?”为此,母亲3天没和她说话。陈敏最后说服了父亲,执拗地放弃了理科转学了美术。

等待10年的约会

陈敏与道尔斯基。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一场绘画展和一张教学光盘,陈敏将道尔斯基视为自己的偶像,希望也能创作出和他一样优秀的作品。

从理科班转到美术班,没有绘画基础的陈敏从最基本的练习开始,但陈敏的作品常常被老师点名表扬,“你有绘画天赋”。后来高考,陈敏如愿考上了湖北美术学院。

从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陈敏跟着母亲在天津做过服装生意,去苏州教过画画。2015年,陈敏回到武汉,开了一间画室。

画室的柜子里,摆放着陈敏2006年购买的那套教学光盘。每次有俄罗斯人来画室,陈敏都会把光盘拿出来,指着照片上的道尔斯基问:“你认识他吗?”

就这样问了一年多,也不知问了多少人,直到2016年一位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来到画室,陈敏又拿出了光盘。

这位俄罗斯画家对陈敏说:“当然认识,他是我们列宾美院的传奇。”这让陈敏喜出望外。10年了,她的偶像不再只停留在光盘里。

这位画家告诉陈敏,道尔斯基曾两次获得全俄“杰出青年艺术家”称号。也是通过这位画家,陈敏拿到了道尔斯基的联系方式。

一遍遍,陈敏写好短信又删除,反复修改,她不知该如何表达这10年的情感。短信发出后,陈敏办理了前往俄罗斯的签证,买了飞往圣彼得堡的机票。她要赴一场等待了10年的约会。

从圣彼得堡到武汉

道尔斯基在黄鹤楼上。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2016年7月,在圣彼得堡普尔科沃国际机场,陈敏第一次见到了崇拜了10年的偶像道尔斯基。

她面前的道尔斯基和光盘中一样,英俊又自信。还未等陈敏缓过神,道尔斯基给了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姑娘一个热情拥抱。

和道尔斯基匆匆而别后,陈敏又独自游历了俄罗斯。在雅罗斯拉夫尔的一家酒店,陈敏和一位俄罗斯女孩闲聊,对方听闻陈敏的故事,打开社交网站搜索到道尔斯基的个人账号,并将道尔斯基写的一首诗用英语翻译给陈敏听:“温暖的雨,闪着珍珠的光,你躲在黑暗的深处,你住在地球的边缘。我没有宫殿和白马,只有旧皮袄和行囊。但也许有一天,你会自己找到我。”

“说的就是你啊!”这位俄罗斯女孩激动地拥抱陈敏,“这是上天赐予的缘分!”

自圣彼得堡与道尔斯基一别后,陈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飞往圣彼得堡。道尔斯基再来中国时,心里也多了一份牵挂。两人相识一年后,道尔斯基与陈敏在圣彼得堡领证结婚。婚后,两人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圣彼得堡。

陈敏的母亲曾和洋女婿闲聊:“当时让陈敏去相亲,死活都不去,说在等你。我想她疯了,谁知真等到了。”

2018年6月,武汉解放公园为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事迹展主题油画寻找画家,一直没找到合适人选。陈敏从朋友那儿得知后,推荐了道尔斯基。

在武汉作画的3个月,陈敏担任道尔斯基的翻译和向导。这一次在武汉的创作让道尔斯基决定留在武汉工作和生活。

得知道尔斯基留汉,他的一些朋友急了,“留在武汉会影响你的创作”。他的回答是:“在武汉,我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社交,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在武汉的这几年是道尔斯基创作的高产期,他累计完成了近百幅作品,其中多幅作品被中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等国家级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作品中的市井生活

道尔斯基笔下的武汉市井生活。图源:陈敏

每天凌晨3时,道尔斯基就会起床作画,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他说:“画画是一份体力活,相比于天赋,勤奋更重要。”

“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像中国人这样勤奋。”道尔斯基常常和陈敏开玩笑,“自己骨子里更像一个中国人。”他记得,6岁那年,母亲带他去书店选书,他选了一本中国百科全书,上面画着中国古代的服装、兵器。他从此爱上了中国文化,也埋下了他和中国的缘分。

2020年3月,道尔斯基和陈敏的女儿出生。道尔斯基看着医生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为妻子检查、接生,回到家后,他以武汉医生为原型,创作了《拯救生命的人》的油画。画中,一位女医生瘫坐在医院走廊,一身疲惫地摘下了口罩。

疫情防控期间,道尔斯基频繁更新自己社交账号,并将自己在武汉的生活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网上。有网友看了道尔斯基发布的视频后说,“被中国政府的组织力所震撼”。

道尔斯基和陈敏的女儿安娜已经快两岁了,户口也落在了武汉。

早上,道尔斯基会去楼下的热干面店“过早”,老板记得他的口味,“你爱吃香菜,我给你多放点”;晚上,道尔斯基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常常加入小区的广场舞团队,跟着音乐节奏跳上一曲。

道尔斯基和小区的保安、菜场卖菜的阿姨都很熟,虽然语言不通,但连说带比划,他也能和别人坐在路边聊上许久。

武汉成了道尔斯基的第二故乡。他和陈敏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夏天在菜市场看小龙虾,冬天看武汉人灌香肠晒腊肉,这些市井生活也陆续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长江日报首席记者张维纳)

【编辑:朱晨颖】



(作者:张维纳 胡九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