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环保40年不忘初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从无到有 从“小环保”到“大环境”

    40年“护城”久久为功

    1979年5月16日,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成立。

    2019年1月28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挂牌。

    40年来,武汉市环境保护事业由微观到宏观、从被动到主动、从“小环保”到“大环保”、由局部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风雨兼程,久久为功,以“为民为城”为初心,守护“大武汉”的发展。

    40年间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2012-2018

    提档升级

    阔步向前

    2012-2018年,是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七年,也是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全面发力、奋力拼搏的七年。

    主要环保作为

    ■ 武汉市加快优化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确立建设生态化大武汉的目标;提出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际知名宜居城市的战略任务;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文明类指标增加到10项,成为约束性指标;先后颁布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 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保工作新格局。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工作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出台关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意见,推进建设安澜、清洁、绿色、美丽、文明长江五大行动。在全国首创奖罚分明的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定期通报水质状况和奖惩预核算结果。

    ■ 深入实施拥抱蓝天行动。编制《武汉市拥抱蓝天“十三五”专项规划》,制定《武汉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从天到地,从固定到移动,从能源到施工,全方位立体监管,建成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和污染预警预报系统,提高大气污染管控实效。

    ■ 创新环境管理服务方式。建立并不断夯实河湖长制责任体系,设立市、区、街、村等四级河湖长2000余名,官方河湖长、民间河湖长、数据河湖长“三长联动”,推进“互联网+河湖长”。

    ■ 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大气污染源解析研究,动态更新不同污染来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建成10个国家站、11个省级站、4个区域站、4个边界站、1座超级监测站,形成覆盖全市及市域边界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成多处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

    点评:我市环境保护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思路、新体制、新方法、新举措集中涌现,空气、地表水等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但离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2003-2011

    直面问题

    砥砺前行

    主要环保作为

    ■ 开发建设环境管理发生深刻变化。《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战略环境影响报告书》等10余个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国家审查。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和未实行“三同时”的违法项目予以限期整改,拒批了数百个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不合理或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建设项目。

    ■ 武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铺开。

    从锅炉改燃到禁燃区划定,从拆除冒黑烟烟囱到整治饮食油烟扰民点,创建“饮食油烟噪声达标街”,大型燃煤锅炉全部实现烟气脱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声势浩大。

    ■ 武汉市湖泊保护工作不断深化。

    在全国率先实施区域限批,汤逊湖流域内涉水新建、待建项目暂缓审批,有力促进了汤逊湖周边环境的治理,止住水质下跌。完成东湖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严令黄家湖周边大学不建污水处理站不得开门上课。

    ■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车道。

    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厂,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基础设施,保障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点评:我市环保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并逐渐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防治转变,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3-2002

    法规出台

    小步快跑

    主要环保作为

    ■ 开始制定地方性环保法规、标准等。我市第一部地方环保法规——《武汉市环境保护条例》于1992年3月14日批准。随后,市政府相继发布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 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推动我市建立了市政府领导负责、政府各部门参与、环保部门出谋划策的工作机制。

    ■ 环境监测设施建设加快。实现了部分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与国家联网;建成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空气质量开始日报和预报。

    ■ 完成“一控双达标”。首次开展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工作,全市612家工业企业按要求全部达标排放。

    ■ 全市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开始突破。多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

    点评: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增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环保人的身影,尽管个子不高、声音不大,但是也占得了一席之地。

    1979-1992

    应运而生

    艰难起步

    主要环保作为

    ■ 开展超标排污费征收工作。

    1980年4月,市政府颁布《关于对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单位实行收费的暂行规定》,开始运用经济手段,强化环境管理,促进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 开展重点项目限期治理工作。

    青山热电厂、汉阳钢铁厂等46个单位被列为武汉市第一批限期治理的单位。

    ■ 逐步强化环境管理,积极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 启动环境统计工作。自1982年起,逐步建立起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完成了全市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工作。

    点评: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从无到有,在摸索中前进,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开始学会走路,尽管步子迈得小且走得磕磕绊绊,但终究是走出了第一步。

【编辑:彭向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