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江新城起步区的武湖,将会成为武汉“未来之城”的新起点。
长江日报讯 在繁华的汉口与阳逻国际深水港之间,在武汉天兴洲大桥与阳逻长江大桥之间,在天河空港与武汉新港之间,有一个被誉为“滨江生态新城”的地方——黄陂区武湖街。
扎根在武湖的仟吉食品,获评全省隐形冠军示范企业。
昔日,这里曾是一片荒湖野滩,芦苇丛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湖还是一片农场,主要种植棉花、水稻,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武湖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一个国营农场变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仟吉”“雅园食品”“金帆食品”“葆春蜂王浆”等现代化企业纷纷进驻。
这里已由一个荒湖野滩发展成为全国首批旅游示范点;由一个交通闭塞、靠过江摆渡到汉口的小镇发展成为公、铁、空、港立体交通体系完备的交通枢纽;由一个以生产棉花、水稻为主的农场发展成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黄陂台创园核心区、全省“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这些年,武湖由此也获得了诸多殊荣: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百强乡镇第7名、全市“三农”综合考评排名第1位、“全国文明街道”,更有“滨江生态城”“楚天第一街”的美誉。
2017年7月,武汉长江新城选址公布。武湖全域被纳入长江新城范围,其中11.14平方公里被纳入起步区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承载着大武汉百年复兴的梦想,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进而成为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
规划建设长江新城,黄陂成为最大、最直接、最长远的受益者。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黄陂区全面对接服务长江新城规划建设,全面配套承接长江新城带动辐射。如今的武湖,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商铺林立,拥有1400多家企业,人口从4万到10万人,从2011年税收不到1亿元至2018年税收近8亿元。武湖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完成了华丽蝶变。
地铁21号线从武湖穿城而过,从汉口出发途经江北快速路,只需10多分钟就抵达武湖,进一步拉近了黄陂与主城的距离。驱车沿武湖12公里长江岸线行驶,河岸上绿树成荫、花红柳绿,一幅美丽的长江画卷正徐徐展开。
跨入新时代,随着长江新城起步区、主体区、核心区选址的落定,武湖又被赋予了更高的区位价值,这里又成为武汉“未来之城”的新起点。
党建引领
实施“335+新社区”为民服务
社区是服务居民的基层单位,更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为夯实基层治理体系的堡垒,在市委“1314”工作法的指引下,武湖街聚力打造独具特色的“335”党建工作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依托“红色物业”打造“三圈”。社区和物业双联双管、街道托底,创新托底型管理模式和交叉联动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管理圈”。红色党建网、社区综治网、红色物业网三网融合打造优质“服务圈”;以人为本、立足居民幸福指数提升,构建和谐“生活圈”。在“三圈”基础上,由社区“大党委”总体统筹,社区、物业、各单位互联互动,与“双进双服务”活动相结合,市、区直部门党支部进社区签订“双进双服务”活动“三个一”服务事项协议书共计25家,报到党员共计204人,报到率100%,形成党员互教互管、困难互帮互助、治安联帮联防、文明风尚共培共育的局面。
“三智”平台推进服务全方位。灵活运用三种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实现为民服务全方位。充分运用智能监控网,进行实时监控、异常记录、及时报警、智能检索,确保社区安全无忧。充分运用居民信息墙,收录居民信息5357条,实现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举百家乐。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民意收集、文化建设,快速反应、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三智”平台开通以来,已为百姓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00多项,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五零”理念共建和谐社区。公众号和微信群以及微邻里24小时开通,开展线上线下服务,随时随地收集民意,实现“社情民意零看点”。社区党组织牵头、综治发力,对重点矛盾定期“问诊”、难点矛盾联席“会诊”,实现矛盾纠纷零激化。横向上全区网格三管、楼栋各设三方,纵向上构建立体服务架构、专网专项执行,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公益服务点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按摩、缝纫、健康检查等免费服务,定期走访、慰问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等,实现关爱帮扶零缺失。微信公众号、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红色物业服务站等线上线下可同时进行代办服务,实现代办服务零障碍。
生态保护
共抓长江大保护实现全域绿化
在武湖,东有十平方公里的花卉苗木基地,南有十公里自然江景,西有十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北有十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区。四个“十”托显出一个独具滨江生态特色的绿色板块。
绿色是武湖最亮丽的名片。武湖被誉为“江城绿谷”,全街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生态环境合格率达到90%以上。武湖水域面积33.67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45.2%。注重水体保护的武湖,正勾勒出了一幅幅江湖相济、湖网相连、人水相依的美好画卷。
江北快速路是汉口至黄陂新洲的一条重要通道,双向八车道,宽阔平整。为保持江北快速路长效环境整治,武湖街对江北快速路道路外100米绿化带进行清表处理,沿线破旧房屋、江滩上乱搭乱建的临时建筑予以全部拆除,菜地进行平整并将堤外住户全部迁至堤内。街相关职能部门还增派多台环保车,安排环卫工人每日巡逻检查,增派社区相关负责人值守,确保长江左岸大道成为美丽景观道。此外,街道结合21号地铁武湖段沿线综合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绿化彩化水平。同时,加强全域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精心守护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为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大力改善空气质量,武湖街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物总量减排达标治理,加强秸秆垃圾露天焚烧、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抓好清“四乱”(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百日会战”攻坚行动,坚守农地姓农底线,全力推进“大棚房”清查整改,积极推进“厕所革命”。
2018年,黄陂区全面对接融入长江新城建设。位于长江岸线的武湖,早在2017年就启动了长江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紧紧契合。沿岸的60家厂房,已于今年基本拆除完毕。如今武湖段长江岸线满眼葱茏,临江远眺长江,两岸春潮涌动。
经济发展
强化服务兴产业
转型升级提质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湖是黄陂区重要的产棉区、武汉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如今,武湖街拥有大交通枢纽、台创园、科技园、生态园、示范园等国家及省、市级品牌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加工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集聚区。武湖已成为展示武汉都市农业风采和魅力的特色名片,也成为能人创业的福地、招徕产业和资本落户的洼地。
去年起,黄陂区全面对接融入长江新城建设。首先,武湖、滠口等300多平方公里地区,服从长江新城统一规划建设,立即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土地规划、房产管理、城市管理、户籍人口、工商注册行为“五管控”措施。
作为武湖高新科技代表企业,攀升科技获评隐形冠军培育企业。
武湖街将服从服务于长江新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正确处理“稳”和“进”的关系,即在起步区之内“稳”,在起步区之外“进”,在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上下功夫,从而促进了传统产业变速换挡,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攀升兄弟、京天网盟等高科技企业成功落户。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华中运营中心项目落户;国泰农机、跨越速运等4家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落户高新物流园区;作为高科技企业武新电器也扎根武湖,成为长江新城企业排头兵;“胜海湖·纤维谷”项目落户武湖,打造纤维产业创新平台,形成全国领先的“大纤维”产业集群;武汉知名高端乳制品企业“九洲乳业”也进驻武湖;“农耕年华”、市林业集团花卉中心作为绿色生态资源也在此生根;莱特工业园、宏信工业园、长投产业园、华金汇通、高新物流、清能正荣、南德长江城、金马长江、兴新服饰等一大批项目正成为武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武汉攀升鼎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创造销售20余亿元业绩。黄陂区划给其80亩意向用地,支持该企业在黄陂武湖工业园区落户。2018年底,攀升鼎承被黄陂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正式迁居武湖“攀升自主产业园”,实现了产能升级。武湖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着力量,也推动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策划 黄陂区人民政府武湖街道办事处
撰文 王晶 胡雷 邢峰 摄影 张雨奇
【编辑:金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