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8日讯(记者吴曈 常少华)迈入“2万亿俱乐部”,武汉必然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挑更大担子、作更多贡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这意味着,武汉今年要贡献1200亿元左右的经济增量,绝不可谓轻松。
2024年1月25日,2024年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长江日报资料图
2万亿后,武汉该怎么干?
武汉明确提出,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成为这座“中部重镇”的历史新命题。
3天前,东湖高新区2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超过九成位于武汉新城区域范围。其中既有大科学装置的优化提升项目,也包括一批突破性发展的高端产业项目。
日前,武汉已发布《武汉市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围绕“一带一路”内陆地区新节点、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新门户、国际创新开放合作新引擎、全球现代产业发展新重镇、全国制度型开放新样本五大具体目标,列出53项具体任务清单,加速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
在武汉经开区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每年5000套氢燃料电池生产能力,让这里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氢能研发和生产基地;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再利用、材料再制造,在武汉格林美城市矿山低碳产业园,一条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已形成。
上个月,武汉发布《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提升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武汉,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武汉吹响了冲锋号。
科教人才、交通区位、绿色资源,始终是武汉最为殷实的家底。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是新形势下武汉乘势而上的战略支点,也是构筑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一定能创造新时代更辉煌的业绩!”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武汉人民只争朝夕,不负时代!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