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军校官兵到这里找寻答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4日讯 4月12日,空军预警学院某部官兵前往中国宝武集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和开展专题党日活动,与该公司签订军地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并将学院“三到一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牌匾授予武钢文化旅游区。

官兵到武钢参观学习。通讯员徐正健 摄

武钢被人们誉为“新中国钢铁长子”。当天,在讲解员带领下,官兵们进入该公司参观,先后到武钢史馆、武钢厂区和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聆听讲解员讲述武钢从筹备到建设、从探索到转型的光辉历史,了解武钢人的创业史和奋斗史,还观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宣传教育片。

讲解员介绍,1955年,武钢开工建设,“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第一代武钢人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中国钢铁工业走进了火红年代。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铁水,毛泽东主席亲临现场观看。一号高炉于2019年光荣退役后,成了国家的工业遗产。

官兵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通讯员徐正健 摄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武钢一号高炉展厅,官兵们集体重温了入党誓词。

官兵代表赵亮上校是空军预警学院教员。他说,通过参观学习,他对武钢人的创业史、奋斗史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对老一辈钢铁工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认识。他要深入学习武钢人创造锤炼出的“艰苦奋斗精神”、“争光、争气、争一流”的钢铁报国“三争”精神、“学用改创精神”和“红钢精神”,并用这些精神武装自己头脑,用这些精神激励自己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官兵代表晁帅中校也是空军预警学院教员。他说,在现场参观学习后,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钢铁工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孱弱走向强大,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钢铁工人的接续奋斗。武钢人自立自强、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先进事迹,值得军校师生认真学习。

官兵代表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牌匾授予景区。通讯员徐正健 摄

据了解,当天,官兵代表受学院委托,将学院“三到一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牌匾授予武钢文化旅游区,这也标志着该景区正式成为该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在这之前,空军预警学院经过考察发现,在景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师生们在红色基因文化、钢铁工业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蓝色科技文化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效。

据介绍,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针对雷达部队急需人才与工作条件艰苦等特点,空军预警学院党委在该校毕业学员中坚持不懈开展“三到一长期”(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部队备战打仗服务)教育,为党和国家输送了大批军政兼优的预警人才。近来,空军预警学院已先后将武汉市汉口中山公园等地方列为学院的“三到一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通讯员龚嘉骏 刘宸睿 周鹏)

【编辑:王戎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