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高山仰止!”“他是那么儒雅、谦逊而随和,‘淡泊名利、誓言无声’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
长江日报第一次报道黄旭华是在1995年6月3日,当天的头版头条为《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露面了》。黄旭华也是长江日报2017年度封面人物。
2月7日,获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消息后,3名长江日报记者撰文追忆了此前采访黄老的故事。
2017年7月9日,黄旭华认真倾听记者提问。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黄老回答问题时时不时幽默一句
我曾两次采访黄老,一次是在黄老家中,一次是在黄老的办公室。
2014年2月10日晚,我们来到黄老家中,和黄老一起见证他获得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看着节目中的自己,黄老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微笑,时不时举起相机拍照。
2017年7月9日,黄老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资料,最显眼的物件是两个潜艇模型。
记者提问时,黄老把手放在耳朵旁边凑过来,认真倾听;回答问题时,黄老微笑着侃侃而谈,时不时地幽默一句。
在我心中,黄老始终是一位温良且保有初心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1995年6月3日,长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黄旭华。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黄老“就是坐着轮椅也要来”重若千钧
4年前的5月15日夜晚,璀璨灯光下,红毯处,一个轮椅上的身影让2020“荆楚楷模”年度人物发布仪式迎来最动人的时刻。
当时已经95岁高龄的黄旭华被缓缓推入会场,雷鸣般的掌声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经久不息。
当主持人宣布“人民英雄”张定宇的颁奖嘉宾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时,时空仿佛在两位国之栋梁间架起传承的桥梁。
采访时,我得知一个细节:导演组透露,接到邀请时,黄老没有丝毫犹豫。“就是坐着轮椅也要来。”这九个字重若千钧。
颁奖台上,黄老在工作人员搀扶中颤巍巍起身,将奖章郑重佩戴在张定宇胸前。两双握过时代重担的手紧紧相扣,这一画面深深定格在无数人心中。
那场特殊的颁奖礼,不仅是两位时代楷模的相遇,更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正如黄老轮椅碾过的红毯,铺就的正是一代代奋斗者前赴后继的信仰之路。
黄旭华是长江日报2017年度封面人物。
长江日报记者柯丽芬:
黄老的赤子之心让人印象深刻
我有幸3次获得面对面采访黄老的机会,对黄老的赤子之心印象十分深刻。
2017年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黄旭华作为爱岗敬业的楷模高票当选。颁奖大会上,他作为道德模范代表发言。
此前一天晚上,他在下榻的酒店接受我采访时说:“获得道德模范这个荣誉,我很激动,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信任,但是压力也很大——我感觉自己的差距很大,因此我还要继续努力。”
2019年9月29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前夕,黄旭华和张富清两位来自湖北的老人,荣获“共和国勋章”。
我追踪采访了一整天,见证了黄老忙碌的一天,他的观察之敏锐、求知精神之旺盛,令人由衷钦佩。
第三次见到黄老是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和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获得2019年度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采访中,黄老的赤子之心让人印象深刻。他为核潜艇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即使90多岁仍然每天坚持到单位上班;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平易近人;对于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武汉,他也充满热爱,把武汉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汪甦 柯丽芬)
【编辑:姚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