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整风期间我们党强调,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党八股即写文章和讲话中的空话和套话之风,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党八股也是一种洋八股。这种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鲁迅曾在《伪自由书·透底》附录“回应祝秀侠信”中说:“例如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而不肯具体地切实地运用科学所求得的公式,去解释每天的新的事实,新的现象,而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
“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这是鲁迅作品一以贯之的精神,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时也多处引用鲁迅先生的话。
旧八股,在五四运动之后,已经丢了“真身”。作为明清两朝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文体,八股文文体有固定格式,内容也须用古人语气,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毛泽东指出:“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总之,那时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八股的、教条式的。这就是老八股、老教条。”
那么洋八股呢?历史地看,五四运动以后,旧八股、老教条被打倒了,新式人物说起了白话文,提倡科学民主了;但不久之后,一部分人又开始盲目崇洋,“言必称希腊”,食洋不化。鲁迅先生把那些洋教条、程式化了的表现形式称为“洋八股”。毛泽东进而指出:“‘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反对封建主义的老八股、老教条的运动,后来被一些人发展到了它的反对面,产生了新八股、新教条。”毛泽东针对党内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的人发展出的洋八股、新教条,称之为党八股。
洋八股似乎与旧八股相反,一个是讲新科学,一个是讲旧道德,但实质都是照抄照搬、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的整个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作于1942年,7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针砭时弊。
例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那种盲目崇拜西方市场理论、制度和政策的新教条又随之出现。在很多领域,对外语论文、论著过度崇拜,简单地对西方理论照搬照抄,把舶来的概念硬套在中国实践中,不能量体裁衣,而变成削足适履。很多时髦前沿的学术和概念装腔作势,正是刻意炮制让人“不愿看或者看不懂理论文章”。
又如在改革创新中和实践中求得的真知,在探索中找到的规律,不断形成了新经验、新认识,却往往因为在一些工作中,变成了不求甚解的生搬硬套,使其沦为概念炮制,流于装腔作势、有名无实,让工作披着“创新”的马甲,工作因“变异”而走样,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
旧教条易识,新教条难防,后者往往更让人觉得“真的好有道理”。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如果‘五四’时期不反对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就不能从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束缚下面获得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这个工作,五四运动时期还不过是一个开端,要使全国人民完全脱离老八股和老教条主义的统治,还须费很大的气力,还是今后革命改造路上的一个大工程。如果我们今天不反对新八股和新教条主义,则中国人民的思想又将受另一个形式主义的束缚。”
(肖畅)
【编辑:贺方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