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小伙一年进账千万,创业一直有它相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武汉?

一颗石榴、几粒种子、

一个试验品、一枚校徽、一个背包

……

这些看似普通的留汉信物背后

藏着他们和武汉的故事

↓↓↓

01

我叫韩鹏,今年29岁,

11年前从内蒙古来武汉上大学,

是中南民族大学2018届毕业生。

大二时,

我跟着王老吉(湖北区)市场推广经理实习,

做了两年的经理助理。

两年的实习经验

让我觉得在武汉做数字文旅大有可为。

毕业后,我选择留在武汉创业,

和伙伴成立了

武汉市绿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曾为联想、小米、戴尔、

武汉地产集团、阿斯利康等单位

提供品牌创意、

数字公关、会议会展,

我们还参与了亚洲网球公开赛、

东湖论坛等活动的文创。

还记得创业之初,

潘泽江老师送给我一个

民大文创石榴籽。

我们同学创业三人组

分别来自蒙古族、回族和彝族,

老师希望我们能像

石榴籽一样紧紧相依,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7年打拼,

公司从刚开始3名员工

壮大到16名员工,

年营业额达到1000万元。

时至今日,

那枚石榴籽文创依旧是

我们创业路上最温暖的回忆,

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02

我叫明若愚,

今年27岁,湖北阳新人,

硕士、博士均就读于

华中农业大学。

现在,

我是湖北省农垦示范农业

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毕业典礼上,

学校送给我们毕业生的五彩时光瓶

装着“狮山金种子”。

它时刻提醒我肩头有一份责任,

要用所学的知识来实现科技兴农。

5年时间,

从种植每斤1—2元的传统柑橘

转为每斤7—8元的“果冻橙”,

我和农户们一起种植出

高品质柑橘“爱媛28”和“爱媛29”,

年产值超2000万元。


03

我叫周明星,

今年33岁,河南南阳人,

2013年

在武汉科技大学硕博连读。

去年从材料学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出站后,

我坚定选择扎根武汉。

这个金相试样是我读研期间

做材料方面研究时留下的试样。

时时激励我不忘科研初心,

继续努力前行!

2024年下半年,

我获得了“楚天学者”称号,

现在,站在武汉科技大学的讲台上,

我也时常将这个金相试样拿出来,

希望同学们能与我一起

一步步突破高端钢铁材料

依赖进口的瓶颈。


04

我叫郭敏,

今年25岁,是贵州纳雍县人,

两年前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

这是毕业典礼上,

学校送我们毕业生的校徽,

这两年我一直珍藏着它,

时刻提醒自己:

“守护生命之光!”

2023年7月,

我如愿成为武汉市中医医院的

一名护士,

在武汉,

有事业、有朋友、有美食,

生活挺好的!


05

我叫代鹏,

今年29岁,武汉人,

毕业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供电段舵落口供电车间工长,

工作任务主要是保障铁路电力供能。

这是我在学校上专业课时

老师送给我的电工包,

它跟着我已有7个年头了。

去年,

我在武汉买了新房,

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

我家三代都是武汉人,

等我结婚了,

第四代也将在武汉安居乐业!


你的留汉信物是什么?

快来评论区分享!


(统筹:周炬 策划/设计:胡欣 记者:陈静茹 制作:喻鑫)

【编辑:王戎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