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湖北,院士、校长、企业家纷纷发声!



3月6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湖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暨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

院士、校长、企业家

纷纷发言。

↓↓↓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

高校要从能干什么到该干什么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发言时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关键词,系统阐述了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路径。“我们要打造‘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闭环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

登上月背的国旗材料正用于开发消防服

“‘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文明和生存的需要。在现代社会,纺织产业不仅是民生产业,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更是时尚产业和幸福产业,对提升生活品质意义重大。”这位在纺织领域默默深耕多年的代表,一开口便抛出一串硬核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为传统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无限可能。”徐卫林介绍,武汉纺织大学在这方面成果丰硕。在医疗领域,学校研制的无铅防辐射服装,防辐射性能远超常规含铅服装,重量却只有传统产品的三分之一,已在武汉协和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等投入使用,深受好评;正在推进的纤维编织人造血管临床转化,有望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开辟新途径。


去年6月3日,“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石头版”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面五星红旗正是武汉纺织大学研制,通过玄武岩纤维超细化处理,重量只有11.3克,不及两枚一元硬币的重量。相关技术还应用于消防服等特种防护装备和飞行器部件。”徐卫林说。


“现代纺织产业与传统纺织产业的应用领域已今非昔比。”徐卫林感慨道,如今,纤维材料不断创新,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纺织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他现场列举数据:以纺纱厂为例,20年前一万锭纺纱厂用工近100人,如今借助自动化流水线、在线监测和机器手等,用工降至15人以下,生产速度和产品品质却大幅提升。


在徐卫林描绘的未来图景中,纺织产业将深度融入大健康领域,智能服装可实时监测心率、体温,婴幼儿服饰能抗菌抗病毒,特殊人群防护装备兼具功能性与舒适性,“未来有望在医院和家庭护理中广泛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立

正在打造“共享飞机”+“共享机场”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立详细介绍了其团队的突破性进展,引发广泛关注。


特派记者| 高萌

视频制作| 赵子瀹 实习生张秋怡

制作| 朱晨颖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