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登顶AI都做了什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2日讯(记者冯雪)“《哪吒2》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科技与艺术的极致对话。”3月21日,在“楚商回乡 校友回归”武汉大学校友招商推介会上,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揭秘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破150亿元背后的AI助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动漫产业年均增速23%,AI技术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马黎正在作主题演讲。长江日报记者 冯雪 摄

提起《哪吒2》登顶,马黎说“AI是幕后功臣”。据了解,在这场创作中,1900个特效镜头60%由AI生成,令观众震撼的“深海之眼”每秒承载了3.2亿粒子量。传统动画需手工绘制200天的“万鳞甲”,则通过AI动态粒子系统实现了实时光影变幻,纹理复杂度达到手工制作的180倍。令人惊叹的是,AI还学习了故宫龙袍纹样与三星堆青铜质感,创造出了兼具传统与未来感的“赛博龙鳞”。

“AI让水的物理特性有了情感温度。”10分钟的“水漫陈塘关”是《哪吒2》中的高潮戏。据悉,影片高潮戏“水漫陈塘关”曾需30家特效公司耗时18个月完成,但通过AI深度学习引擎,浪花还学会了“情绪表达”:愤怒时呈现锐利三角波,悲怆时则化作螺旋涡纹。在陈塘关百姓逃难场景中,AI还为1800个数字角色注入“灵魂”,老人拄拐踉跄、幼童跌倒哭喊的动作都携带了社会身份特征。

“技术革新更带来了全产业链变革。”马黎说道。数据显示,依靠AI《哪吒2》制作周期缩短了40%,武汉两点十分公司搭建的动画制作云平台可以支持全国2000多名原画师实时协作,泡泡玛特AI设计的盲盒预售达到了55万套。在文化传承方面,AI也功不可没。例如,追光动画历时3年建立的盛唐数字资产库,收录了5000多份经考古认证的服饰纹样与建筑形制,最终确保了《长安三万里》每个市井场景的本土性。

“AI时代的关键是将五千年文明转化为算法竞争力。”马黎总结说,目前,行业内正加速培养“动画+AI”复合型人才,推动技术深度渗透创作、制作、衍生全链条发展。

【编辑:王戎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