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9日讯(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武芙宣)鹤小鸣、江小科、豚小宝、汉小芝……5月29日,在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发布。记者了解到,创作团队从黄鹤楼、大江大湖、江豚、热干面等“城市名片”找到灵感,打造出系列IP形象。
今年4月,市妇联公开征集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看到征集信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视觉创研设计工作室团队决定参加,团队一直致力于武汉本地文化的可视化设计与推广研究,曾以湖北文物“虎座鸟架鼓”为素材设计出2023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冠军奖杯。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视觉创研设计工作室团队正在讨论武汉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设计。记者刘晨玮 摄
“要让孩子们认可,也要成为千万市民的城市记忆。”王纯教授介绍,她与三名学生历时近170个小时收集国内儿童友好城市的各类资料。团队采用黄鹤楼、江豚、热干面等武汉经典地域文化元素,既保留文化的独特性,也满足了儿童的审美需求。
“鹤小鸣”“江小科”“豚小宝”“汉小芝”分别对应历史传承、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生活烟火,希望能帮助儿童形成理解武汉的坐标体系。王纯以“豚小宝”举例,“这一江豚形象能把生态保护理念转化得更有亲和力”。
团队成员闫航宇介绍,项目初始,他们运用AI生成图片,推敲设计的可行性。敲定平面设计后,采用3D建模辅助设计,让IP形象呈现出服饰纹理、身体质感等细节。
“要感谢孩子们给我们的启发!”王纯介绍,她看过社区、钟家村一小的孩子们用画笔创作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的新闻。注意到作品中出现黄鹤楼、机器人等元素,团队深受启发,“鹤小鸣”即是由此诞生:少年“小鸣”吹起手中的笛子,头顶的帽子是黄鹤楼的形状,衣服下摆上还有翩翩起舞的黄鹤,形象富有诗意。经过专家及“小黄鹤观察团”儿童代表的综合评议,视觉创研设计工作室团队作品被选定。
成员梅子康告诉记者,团队找到不少学龄儿童询问他们对IP形象的建议,在长达一个月的打磨过程中,团队反复推敲IP形象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细节。
成员左家婍向记者展示了环保袋、便签本等IP形象文创产品。通过扫码,市民还可在手机上收看武汉儿童友好城市IP形象、系列海报及主题曲。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