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1日讯(记者郝天娇 通讯员李鸽)6月10日,在武汉国家网络安全基地实验室内,余杰将智能手机轻轻放在护照阅读机上,一旁的电脑屏幕立刻清晰无误地显示出完整的护照信息页——照片、姓名、国籍、护照号。这是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快芯护航”团队带来的未来护照体验。
抗量子电子护照认证系统。受访者供图
“现有纸质护照识别通常使用人工核验或闸机自动识别,而使用我们的抗量子电子护照,就可将电子护照下载入手机端并使用抗量子密码技术保证其核验安全。”“快芯护航”团队成员余杰是在读硕士研究生,这枚为护照量身打造的“超级盾牌”,刚刚助力这个武大团队捧回“挑战杯”湖北省赛特等奖。“虽然手机端的抗量子护照还在测试阶段,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广泛推广,安全出行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传统护照不仅存在易丢失损毁、防伪材料成本高昂等弊端,更关键的是,其所依赖的传统密码学防御体系,在量子计算机迅猛发展的阴影下,正变得岌岌可危。”余杰告诉记者,我国持有护照人口基数庞大,已超1.3亿,数据出境安全管理法规持续完善,电子护照产业蓄势待发。
洞察到这一紧迫需求,该学院教授宁建廷牵头组建了“快芯护航”团队,由6名硕士生和2名本科生组成,目标直指下一代电子护照安全核心——抗量子密码技术。
快芯护航团队成员巴希杰、余杰、张钧怀(从左到右)正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我们的核心突破,是在国际通行的护照密码协议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了后量子密码标准算法,成功实现了护照安全技术的‘量子防御’升级。”负责后端开发的团队成员张钧怀表示,他们的算法成果已多次在全国顶级密码竞赛中斩获一等奖。
技术成果的载体,是一枚小小的国产安全芯片,由某与武汉大学长期合作的安全芯片企业提供。这枚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构成了电子护照系统的安全基石,推动这项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广阔市场。
一旦这项技术实现大规模应用,其场景将极为丰富。张钧怀向记者描绘了一幅便捷的未来图景:出差的白领抵达境外酒店,无需翻找证件,手机轻触即可完成身份核验快速入住;游客在境外景区入口,直接“刷电子护照”验票入园;乘坐高铁、飞机,繁琐的海关验票环节也将被极致简化。
【编辑:陈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