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5日讯 6月25日,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共18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其中武汉市汉阳区向阳村教育产业园案例纳入18个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学习交流。
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现场。记者汪文汉 摄
向阳村位于汉阳区江堤街,2005年开展城中村改造。为保障改造后的村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依照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配置了村集体产业用地。该用地位于汉阳区三青路以南、连通港路以东、江堤中路以西、鲤鱼洲路以北,用地面积约110亩,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由于村里平台和资源有限,很难招到好项目。”汉阳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土地利用科科长成静称,过去数年,该宗地一直处于低效使用状态。
2022年12月,为盘活集体资产,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向阳村以村民入股的形式成立村办企业——武汉向阳物贸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运营前置,设计并行”的方式,启动“向阳教育产业园”项目建设。
汉阳区向阳村教育产业园建成图。通讯员成静 摄
汉阳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思桥说,这一项目建设,打破了传统产业用地单一功能,向兼容城市综合功能转型,集教育、办公、商业等综合用途为一体。
“我们通过市场分析,看准了国家教育产业发展的好时机,结合汉阳区的实际需求,决定不再走老一套的商业发展路子,而是创新地发展教育产业。”武汉向阳物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峰介绍,他们将打造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高质量基础教育,同时以连通港路串联周边向阳体育公园,建设高品质全生命周期文体教育产业社区。整个项目将分两期建设。
目前,项目一期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预计整个项目完工运营后可增加村集体资产12.6亿元,实现收益约4000万元,同时给800人提供就业机会。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吴昌斌 鲁芮希 成静 杨笑天)
【编辑:陈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