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4日讯 7月3日晚,沉湖国际小镇项目现场灯火通明,一条50米试验段道路的钢渣水稳基层铺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这是武汉市首次将钢铁工业固废“搬”上道路建设。
施工现场。记者何晓刚 摄
试验段位于沉湖小镇永久会址西南侧的消防通道,宽达7.6米。武汉誉城集团千里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胡攀东介绍,这条路的原设计本该是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铺就水稳层,但这次,他们计划用褐灰色的钢渣骨料完全替代原先的天然石料。
晚上9时30分,五辆满载钢渣水稳料的运输车准时抵达。现场施工人员迅速行动,用专业仪器对混合料进行检测。随着检测数据在屏幕上跳动显示,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含水率、级配、水泥剂量……各项关键指标均达到标准。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工作人员正在对钢渣进行检测。记者何晓刚 摄
“开铺!”随着指令下达,摊铺机向前推进,巨大的料斗张开“大嘴”,褐灰色的钢渣混合料如瀑布般倾泻而出,均匀而厚实地铺展在坚实的路基上。十余名工人紧随其后,手持工具,或铲或抹,对摊铺的表面进行着精细地修整,确保每一寸路面都平整、密实。
23时50分,摊铺作业全部完成,施工方立即覆盖养护薄膜并实施洒水保湿养护。
“别看这钢渣貌不惊人,能耐不小。”誉城实业副总经理陈翔说,该项目使用的钢渣来自武钢产生的固废,经宝武金属资源公司预处理后,其物理性能媲美玄武岩等传统建材,且具备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滑性能,成本也更为低廉。
施工现场。记者何晓刚 摄
宝武环科技术中心主任倪俊透露,该公司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钢渣集料绿色制备技术,已攻克体积稳定性等行业难题。处理后的钢渣不仅满足道路建设标准,还具有固碳环保等特性。
作为武汉市重点打造的文旅地标和生态展示窗口,沉湖国际小镇一期项目正锚定“国际湿地”“设计之都”“文旅小镇”三大核心定位加速推进。市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钢渣的应用只是起点,这种绿色、创新的材料未来将有望在更多市政道路建设中“上岗”。
施工现场。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苏守明 刘博翔)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