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力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在武汉软件新城,一群年轻的“技术发烧友”把这种场景变成了现实。他们打造的GPUEZ平台,让AI算力像“水电煤”一样随用随付——点开网页,选卡下单, 就能远程调用高性能GPU,价格最低只要几毛钱,比一杯奶茶还便宜。
7月8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花山的智算云(湖北)科技有限公司。眼前一群年轻人正围聚着,并不时快速敲击着键盘,对着显示屏上的代码热烈讨论着。
“平台名字‘GPUEZ’,取自GPU与easy(容易)的组合,寓意‘让GPU算力像水电气一样容易获取’。”智算云(湖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洪潮希望让算力变成像水电气那样的基础资源。三年前,他带领一帮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理工科青年,开创了一项创新实践:搭建一座可以共享的GPU智能调度平台。
做一个“算力超市”
帮创业团队解决燃眉之急
年轻的智算云研发团队。通讯员盛艳君 摄
GPU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算力硬件,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模拟、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领域,为这些领域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
长江日报记者登录gpuez.com网页,平台界面清爽直观,顶部是一行醒目的大字:“GPU算力平台为千行百业提供高性能算力服务”。不同配置GPU卡的租赁信息,价格、性能一目了然。注册、选卡、支付、远程连接,全流程不到3分钟,按小时、按月灵活租用,还可调用AI模型调优、数据下载等工具。
2019年,智算云团队成员还在从事电竞电脑销售与系统优化。随着人工智能兴起,他们意识到传统硬件市场增长乏力,而AI模型训练对GPU的需求却呈几何级增长。
“我们当时就做了个决策,把原来公司里专做软件和运维的一批技术人员‘剥离'出来,去试水分布式云存储和边缘计算。”黄洪潮说。
平台的AI应用。通讯员盛艳君 摄
2022年,“智算云”正式注册成立。团队开始集中攻坚——调研、测试、论证、建模,每一步都“啃了不少硬骨头”。“最难的不是搭平台,而是找方向。”技术负责人刘利洋说,早期缺乏成熟模式参考,很多功能、接口和使用场景都是边做边摸索出来的。
2023年6月18日,GPUEZ平台正式上线。上线第一天,就吸引了近百位AI开发者注册使用。
它像一个“算力超市”,用户可以按需选择GPU卡——按小时、按天、按月租用,单卡、多卡组合灵活。“现在AI训练一张图要好几百块电费,如果每家都去买服务器,成本太高了。我们这个平台能帮很多创业团队解决燃眉之急。”黄洪潮说道。
平台还搭建了远程监控系统,可实时检测服务器状态,并配套分布式云存储,便于安全高效调用训练数据。
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
已拥有超过3万个注册用户
平台的AI应用市场。通讯员盛艳君 摄
“我们就是要让AI从实验室走进每一个创业者手中。”黄洪潮说。
安徽皖南医学院的科研团队,是GPUEZ平台的早期用户之一。今年4月,他们在医疗领域研发在线问答医生大模型时,选择了通过平台完成数据整理、模型训练和调优。最终,这一项目获得了安徽省省级科研奖项三等奖。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有成就感的事。帮高校科研团队降本增效,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算法和应用上,这是我们平台最想做的事。”黄洪潮告诉记者。
另一家教育培训企业,也在平台上训练出了适用于本行业知识体系的专属模型。他们将多年积累的教材、教辅资料作为数据喂入模型,通过GPUEZ的算力优化,形成了具有特定语义理解能力的教学工具。
还有一家药物研发企业,通过平台进行分子结构模拟与筛选,在真实项目中加速了药物开发过程。“AI+制药其实是很烧钱的,算力对他们来说就是氧气。”黄洪潮说。
如今,GPUEZ已拥有超过3万个注册用户,覆盖高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自由开发者,走出了一条灵活的市场化路线。
让更多算力拥有者把资源挂上平台出租
年轻的智算云研发团队。通讯员盛艳君摄
采访中,记者最常听到的词是“灵活”“方便”“平价”——这群年轻人把平台视作帮助用户落地AI的桥梁。
刘利洋回忆道,他们也有过“撞墙”的时刻,比如服务器并发卡顿、客户需求难以匹配、监控系统调不准等问题,有段时间一连一周几乎没睡整觉。但在这些挑战背后,是一股“年轻人非要把难事啃下来”的执拗。“搞技术不是容易的活,但我们愿意做这个‘水电站’的铺路人。”
接下来,他们准备把平台做成“算力电商”,让更多算力拥有者把资源挂上平台出租;同时,建设AI应用资料库,聚合行业模型、数据集、开发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即插即用的AI工具箱。
“我们不想只做技术服务商,而是要把这个平台做成一条赛道。”黄洪潮说,“未来10年是AI的大爆发时代,我们要成为那根能通水、通电、通智能的‘总闸门'。”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编辑:符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