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0日讯 在城市电力负荷高峰时段参加虚拟电厂“精准响应”,近40家企业获得数额不等的奖励金,7月9日,武汉开出华中地区首笔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奖励金。
什么是“虚拟电厂”?简单说,它不是一个实体建筑,而是一个智能的“电力调度大脑”,设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内部。它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把城市里分散的资源,如工厂屋顶的太阳能板、商场写字楼的大型空调、电动汽车充电桩等一些能灵活调整生产时间的企业设备统统“联网”管理起来。它不烧煤、不占地,却能有效缓解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时的用电紧张,让城市电网更“抗压”。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副主任柳婷婷告诉长江日报记者,7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武汉市电力负荷快速攀升。经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预测,武汉在7月8日的电网负荷将进一步攀升,局部地区会出现用电需求陡增的情况。为确保区域安全稳定用电,7月7日22时,由武汉市发改委授权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成立的武汉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发起精准响应邀约,在武汉多个区域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精准的负荷调控。
8日12时,武汉光谷综合能源服务等三家虚拟电厂运营商积极参与,在受邀响应的12时至13时这1小时里,共协调近40家代理企业,通过在该时间段降低用电负荷等方式,让出约1.5万千瓦的用电负荷。三家虚拟电厂运营商在未影响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的情况下,获得了3元/千瓦时、总计约4.5万元的响应奖励资金,并将分配给参与响应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已出台《武汉市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细则》,按照“政府主导、电网主建、多元参与”的原则,以政府补贴、市场化运行的方式邀请虚拟电厂运营商自愿参与精准响应。目前,武汉市精准响应每年预计兑付1000万元响应资金,7月8日响应产生的补贴是华中区域首笔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奖励金。
柳婷婷介绍,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全天对全市的电力负荷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一旦预测到在某些区域某时段可能出现负荷突增导致用电问题,将结合研判情况适时向武汉市发改委报告,并启动虚拟电厂精准响应。
(长江日报记者宋磊 通讯员王欣 任雪飞)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